第2394章 必须找到可持续的热源(1 / 1)
“必须找到可持续的热源。”林阳转身看向气象学家老吴,后者正调试着从旧世界博物馆抢救来的地热探测仪。这台机器能通过微震波探测地下五十米的热能分布,而老吴在三天前的勘探中,意外捕捉到基地东区地下的异常热流信号——那可能是被遗忘的古代温泉遗迹。
“地热导流系统需要三步:钻探、导流、循环。”陈雨薇在战术板上画出三维结构图,“先用钻探机在地下三十米处打通热岩层,铺设钛合金导热管,再通过磁流体泵将热流引入燃气管道,最后用涡轮增压器保持水流循环。”但问题在于,钻探需要高精度定位,而基地的钻探机在上次尸潮中受损严重。
林阳当即决定启用“铁砧帮”收编的技术人员——他们曾是灰烬城最顶尖的机械工匠,对地下钻探有着独到经验。三天后,钻探机在东区废弃公园的银杏树下启动。当钻头穿透最后十米岩层时,地下突然传来闷雷般的轰鸣,紧接着,一道热流裹挟着硫磺味冲天而起,在零下四十度的空气中瞬间凝结成白色蒸汽云——那是沉睡千年的古代温泉,水温高达65℃,足以融化冻结的燃气管道。
更令人惊喜的是,温泉水中富含矿物质,对伤口愈合有奇效。军医张主任立刻将温泉引入医疗区,用高温杀菌功能替代了部分抗生素生产。而农业部则利用温泉余热,在温室中培育出反季节蔬菜,解决了冬季食物短缺的难题。
当第一缕温泉水流经燃气管道时,居民区的取暖炉重新燃起蓝色火苗。王阿婆在厨房里炖着新采的变异萝卜,汤锅里飘出的热气模糊了窗外的雪幕。林阳站在温泉源头,看着蒸汽在寒风中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既抵御了尸群,又温暖了人心。他忽然明白,这场危机不仅是自然的考验,更是人类智慧的试炼——在末世中,最珍贵的不是武器,而是能将危机转化为希望的创造力。
而那眼温泉,也成了新阳基地新的象征。人们称它为“希望泉”,并在泉边立起石碑,刻着林阳的话:“火种不仅在灶台上,更在人心与大地的深处。”当夜,基地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火光映在温泉里,与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照亮了人类在末世中前行的道路。新阳基地东区社区厨房的青铜灶台旁,十三岁的小棠正踮脚调整“火焰增幅器”的磁约束模块。她的指尖掠过蓝色火苗时,火焰竟如活物般向两侧退避三寸,在金属台面刻出精准的“安全线”——这是她在“火种学院”第三堂课学会的“控火初阶技巧”。
“火种学院”是林阳在厨房改造中植入的教育革命。他命人将社区厨房改造成阶梯教室,墙面镶嵌着旧世界的防火宣传画,讲台旁立着全息投影仪,能实时演示火焰的分子结构。课程从“火之起源”讲起,涵盖燃气泄漏应急处理、火焰形态控制、甚至利用火温进行基础医疗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