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9章 瓜熟蒂落时(1 / 2)
岳市长主动提及起李舜在丹凤的那些产业,其实心里是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今天考察团成员的事,貌似让李舜的心里很不舒服了。
作为一个在丹凤没啥根基的外来干部,他敢在丹凤大刀阔斧做事的底气,就是身后有李舜这样的大老板,一直在充当自己的强力后援。
看得出,在今天考察团的事情上,李舜的心里多多少少是有疙瘩的。现在李舜的态度不明,岳市长的心里也变的纠纠结结的。其他事,岳市长倒是不怕。他其实就怕李舜在一怒之下,切断了对自己的支持。
自家人清楚自家事,在丹凤当市长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有一个喜欢揽权的一把手在头顶上压制着,二把手想做点实事,难度也就可想而知的。
岳市长之所以能在丹凤站稳脚步,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李舜,在丹凤投资上的大手笔。从正元汽配到博物馆,再到眼镜城和舟行小筑。
这些项目投进去海量的资金,拉动了丹凤经济发展及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在丹凤的产业布局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
在这些巨额投资的加持下,掌管经济发展的岳市长,也就成了这些投资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海量投资也转换成亮眼的政绩,巩固了他的政治地位。
任谁都可以看出,李舜对于家乡丹凤还是很有感情的。因此岳市长才会在李舜情绪不佳的情况下,主动转换话题,提及他在丹凤的那些投资。
听到岳市长谈论起自己的那些投资,李舜的情绪明显有了一些的好转,甚至嘴角开始挂上一丝浅浅的笑意。两个项目终于要到瓜熟蒂落的阶段了,李舜的心中也就多了对这两个项目的无限展望。
在心中盘算了一番后,李舜这才缓缓的开口:‘眼镜城的项目,还是争取尽快开业吧。要知道老的眼镜市场因为消防不达标,已经连续系几次遭到了省里的批评。
这万一要是出点什么事,市府的责任也就大了。所以老市场要尽快搬迁,同时久益也要尽快和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专业的眼镜城管委会。
以后,市场的物业,宣传,安全和消防都统一交给管委会进行对口管理。至于工商和税务这块,就交给两个单位的派出机构全权负责。
至于舟行小筑的开业,就要繁琐的多。以后去哪里度假的,很多都是中老年人。这些人的健康问题最需要重视,因此长时间的通风透气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加上各种软硬设备的添置,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交通道路的修缮,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的意见是,反复检查软硬设置,直到没有什么问题再考虑正式开业。
我的预期是十月份,舟行小筑能够正式的开业。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