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张王定计(1 / 2)
战后,不管是张燕还是王朗他们都认为这样的一场胜利就是侥幸。
王朗高估了自己手下那些豪族的“忠臣”和战斗力,在“天命”在他这边的情况下,那些豪族的士兵战斗意志却也不这么强,明明自己以逸待劳,最后却打成了这样的一个鬼德行。
而张燕的心中也有一定的后怕,如果不是最后桥蕤并没有看穿他的虚弱,如果桥蕤真的在石印上的和他血战,有着地利的桥蕤还真不怕他那些已经急行了好几天的骑兵。
不得不说,张燕知到,这其中秦王的功劳必须要占很大的部分,桥蕤的退兵有很大的可能是因为忌惮秦王,他肯定下意识的认为,秦王在这背后有所图谋,这才给了张燕可趁之机。
下一步该怎么做,王朗和张燕陷入了沉思之中。
虽然那些豪族等人觉得现在应该一鼓作气击溃桥蕤,但是他们的提议不管是王朗和张燕都表达了反对。
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桥蕤采取守势,他们并没有消灭桥蕤的力量。
这时候桥蕤如果反戈一击,那么凭着自己手下那些豪族的战斗力,说不定这样的军队就散了。
如果一千多年后的上杉宪政,一定会为这样的想法点个赞,甚至还会对王朗和张燕两个人有所抱怨,如果他们真的踩了这个坑,自称熟读“唐史”的上杉宪政一定发现这样的一个坑,河越夜战也不会发生。
张燕的想法是,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支持基础的,完全有资本安安稳稳的和桥蕤进行对峙。虽然他们的攻击能力不行,击破不了桥蕤,但是桥蕤也没有办法击破他们。
时间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他们的存在宣誓着仲王对于江东的统治并非牢不可破,只要他们存在一天,整个江东的世家大族就和袁术离心一天。
而王朗的想法则和张燕相反。他认为固守一郡之地的确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却产生不了决定性的影响。
桥蕤虽然奈何不了他们,他们也同样奈何不了桥蕤,并无法动摇对于袁术在江东的统治。
王朗觉得应该效仿过去的黄巾,将自己的兵力散出去,各自为战,不需要占领地盘,只需要扩大影响。
结果这两人又一次谁都说服不了谁,张燕还是觉得用过去官军的方法好,但是王朗却想要学习黄巾。
这时候,蒋干再一次带来了他的看法,“不如我们慎重一些,将这些豪族带回秦王那一边,这样也是我们的功绩,这至少代表着民心在秦王处。”
听到蒋干的发言,王朗和张燕同时叹了一口气。蒋干这个名士只擅长文学和夸夸其谈,他在军事上的看法从来就没有对过。
如果说王朗和张燕两个人争论的只是两个不错答案中哪一个更为合适,那么蒋干的提议就属于完全站在了正确答案的对立面上。
“我有一个想法。”王朗和张燕异口同声的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这一次他们并没有和上一次一样发生争吵,而是相互谦让了起来。
结果他们发现他们所思考的是同样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