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有请上一位工业领域的天才!(2 / 2)
“这个人在咱们圈子里,是出了名的铁面判官,要求严格到了一个近乎苛刻的地步!”
“我听说,去年有家津门的大厂,就是他带队去检查的。那家工厂整体发展的不错,就是许多细节上存在小问题,全部被肖志行抓了出来进行扣分,最后给了一个不合格的结果,拨款和扩建全部泡汤了!”
“咱们这次碰上他来检查,也算是......倒霉了。”
陈宇凡听完,脸上却并没有露出丝毫的担忧。
他只是平静的笑了笑,轻轻拍了拍刘胜东的肩膀。
“咱们...不怕!”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仿佛带着一股神奇的魔力。
刘胜东是了解陈宇凡的,知道陈宇凡永远不会说大话。
如果陈宇凡说没问题,那确实......能够放心。
刘胜东看着陈宇凡那双古井无波、充满了自信的眼睛,心里的紧张和忐忑,竟然真的就平复了不少。
................................
众人很快就来到了会客厅。
分宾主坐下后,赵长河也开始为专家组的成员们,介绍起了红星轧钢厂的这几位负责人。
“诸位,我来给介绍一下这几位红星轧钢厂的领导干部。”
“这位是红星轧钢厂的厂长,杨建华同志。”
“这位是副厂长,李怀德同志。”
“这位是技术科的科长,赵小伟同志。”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陈宇凡的身上。
他的眼神里,也带上了一丝毫不掩饰的欣赏。
“至于这位......”
“我想就不用我过多介绍了吧。他就是年仅二十岁,就已经评上了六级工程师的技术科副科长,陈宇凡同志!”
赵长河特意加重了语气,补充道:
“去年年底,为我们国家解决了润滑脂重大难题的【红星-50复合脂】,就是由陈宇凡同志作为总负责人,一手主导完成的!”
这话一出,专家组几个原本还面色平静的工程师,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青年。
【红星-50复合脂】!
这可是去年工业领域的大新闻!
自从和苏俄关系恶化之后,国内的工业润滑脂就进入了短缺状态,而且随着存货越来越少,这个问题也越发的急迫。
甚至去年九月开始,全国许多工厂就因为缺少润滑脂,陷入了不得不停工的境况。
而国产润滑脂的研究,又迟迟没有进展.....全国四个研究润滑脂的研究所,都陷入了不同的困境之中,始终无法实现技术型的突破。
后来,还是一个名叫陈宇凡的年轻工程师毛遂自荐,加入了材研六院的研究工作中。
前后加起来只花了一个月时间,这润滑脂竟然就真的做了出来!
经过实验结果表明,【红星-50复合脂】的润滑性能非常已经很接近苏俄的版本了,而成本更是不到对方的一半!
对于现在缺少资金的华夏工业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
可以说,陈宇凡是解决了一个卡脖子的难题,为国家减少了不知道多少的损失。
就这么一件事情,就已经让陈宇凡的名字,在工业领域内传遍了。
放眼全国,所有的工程师对这个名字,恐怕都不会陌生!
就连一直不苟言笑的肖志行,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用有些锐利的目光看向了陈宇凡。
“我听说过陈宇凡同志。”
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冷硬,不带什么感情色彩。
“能在二十岁的年纪,取得这样的成就,确实是个人才。希望在未来,你能继续努力,为我们华夏的工业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在夸奖,但平铺直叙的语调,却更像是一种前辈对后辈的勉励。
不过以肖志行的资历,表现出这样的态度,也没问题。
陈宇凡不卑不亢的冲着对方微微点头。
“谢谢肖工的肯定。”
“我只是运气好,恰好解决了一个小问题罢了。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向各位前辈,多多学习。”
陈宇凡这番话说的同样是滴水不漏,既谦虚又得体。
他对肖志行这样的工程师,当然是非常认可的。
工作上严苛,一丝不苟,这是好事。
言行上冷漠,不苟言笑,这也是个人性格。
对方只要是在为华夏的工业事业做贡献,陈宇凡便能够给予对方应有的尊重。
.....................................
简单的接待,休息了片刻之后。
肖志行便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个笔记本。
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显然不准备在这些客套的寒暄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在听取了杨厂长关于轧钢厂维修改造项目的简单汇报之后,他立刻就当场制定出了一个极其详尽的检查计划。
“杨厂长,我计算了一下,根据我们的安排,这次的检查大概要进行三天的时间。”
他扶了扶眼镜,用笔敲了敲笔记本。
“在这三天里,我们要对红星轧钢厂的生产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安全规范......方方面面,都进行一个最详细的评估。”
“三天后,我们会根据评估的结果,给出一个最终的分数。”
“这个分数,会直接上报到工业部。”
“然后,部里的领导们会根据我们提交的报告和分数,来最终审评,讨论关于拨款和扩建的事情。”
“所以,也希望贵厂的同志们......能够全力配合。”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杨厂长连连点头。
他立刻就当场表态:“赵科长,陈副科长,刘工......你们三个这几天全程陪同专家组的同志,务必要让专家们,对我们厂的情况,有一个最全面、最清晰的了解!”
“是!”
陈宇凡三人齐声应道。
方案既然制定完成,既然便是即刻动身。
五名专家组的工程师,两名工业部的领导干部,还有陈宇凡、赵小伟、刘胜东三人......
总共组成的十人队伍,便开始了在红星轧钢厂内的最终审查。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