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幼崽(2 / 2)
这可是有迹可循的,她日后若是能顺着这个思路,将自己手上的这些果子的果干捣鼓出来,果干更加美味,也能有更合理的缘由。
毕竟,可是她翻了不少古籍得来的配方,不是她脑瓜子一拍,就各种灵光乍现。
林岚玉是很认真在做自己的“水果事业”的,尤其是在她经过这两年的细致考察,发现国人对水果的重视程度,远远比不上对蔬菜的重视。
甚至时至今日,除了遍地可见的苹果桃子梨这类水果外,连橘子都称得上稀罕货,柑橘的品种更是十分单一后。
虽说当初她空间里那一堆果树,全是她嘴馋,才弄进去的。
但如今对她来说,在不必忧心粮食产量,也无需她去在意蔬菜是否丰富之后,做一件她自己喜欢的,且同时能够利好于这个时代千千万万普通百姓们的事儿,对林岚玉来说,是很容易令人开心的一件事。
不过这些事情也不是一夕之间能够完成的,反正她也不着急,慢慢来就是。
左右,她有的是时间。
林岚玉跟水承宜的信,随着送信人的快马加鞭,没多少时日,就被送到了京都。
大长公主府上如今只有大长公主自己,孙女出嫁之后,虽说有皇帝额外恩典,但到底也并不十分方便时时回来看望。
是而林岚玉她们一行人离开之后,这偌大的大长公主府上,确实是有些过于冷清了的。
虽说因着她老人家的身份摆在那里,每天往大长公主府上递的各种拜帖和宴会邀请帖不计其数,但大长公主显然并不是热衷此道的人。
除了一些年轻时候老姐妹的关系,或者因着宗亲关联,不得不出席的场合,大长公主一向深居简出。
前些日子收到了林岚玉的来信,得知这丫头终于决定成亲了,但水承宜那小子闹着要跟她一起去北疆,林岚玉担心路上万一有什么事儿,不方便直接跟皇帝书信,可能需要麻烦到她这里。
大长公主虽然看了,也没当回事儿。
毕竟,等林岚玉他们一行人到了北疆,那里有水溶在,水承宜别说只是想给皇帝写信,就是想再干点别的什么,也自然有水溶出面,不需要林岚玉操心。
别瞧水溶如今年轻,但早在当年水溶的父王意外离世,大长公主跟水溶之间的往来就一直没有断过。
这些年下来,足够她老人家对水溶有充分的了解。
但大长公主没想到,她只知道水溶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狡黠又聪明,不仅将太上皇和皇帝父子两个忽悠住了,甚至还在水牧城的亲信的帮助下,成功稳住了整个镇北军。
却没想到如今尚不到九岁的水承宜,也一样是个狡猾的小家伙儿。
这可真是……
难怪皇帝将自己几个成年的孩子全都审视了一遍之后,全都不满意,反倒对这个年纪小小的儿子分外青睐。
身为一个大权在握,且一度在边疆生杀予夺的大长公主,她看待一个人的眼光,自然与林岚玉是不同的。
她并不会像林岚玉一样,被个人情绪所左右,又因着亲疏有别而做出判断。
大长公主虽从未觊觎过那个位置,却天生的就更懂得如何以一个当权者的视角,去审视这些皇子乃至从前那些王爷们。
不得不说,先前皇帝在太上皇刚刚驾崩没几年,就以雷霆之势肃清了自己几个兄弟的手段,在世人眼中,显得过于残暴。
大长公主却觉得皇帝做的极好。
若非这般,难道还要任由那些兄弟们做大做强,日后动摇国本吗?
但若说大长公主对皇帝没有不满,倒也不是。
毕竟皇帝明明已经在位许多年了,可这些年他只忙着跟太上皇争权夺利,虽说称得上一个明君,但显然大局观还是不够。
才会在处置了那几个王爷之后,顺势接连将太上皇党和那几个王爷的党羽全部给处置了。
甚至在察觉到除了这些人之外,这个朝廷他想要真的成为自己的一言堂,还要从下到上的捋一遍,于是又紧跟着派出心腹四处监察……
或许是因为前面的路走的太顺,也或许是因为被太上皇压制了这么多年,终于能够得到自由喘息,自由施展皇帝权利的机会。
以至于心急之下,步子跨的太大太急,疏忽了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各种弊端。
以至于造成如今表面上人人自危,实则一个不小心就要朝纲动荡的隐患。
可大长公主她年纪也不小了,不乐意卷进去这许多事情里,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子孙考虑。
这个时候,只是一个五皇子,显然是不够的,
毕竟大长公主也清楚,皇帝既然选择了五皇子来联姻,那么日后不管五皇子愿意不愿意,他都只会是一个贤王。
但魏国公府,却需要早早地与下一任帝王结下友好的关系,甚至是同盟。
这样等新帝登基,才会对魏国公府有足够的信任。
不至于等她故去之后,魏国公府又布上那些异姓王的后尘。
所以大长公主对林岚玉送来的这封需要她“亲手转交”的,甚至都没有封口的两封写给皇帝和后妃的信,很快就明白了林岚玉的打算。
这信上的内容算不得什么大事儿,甚至在大长公主眼里看来,就是完全不值一提的小打小闹。
若是放在她年轻的时候,几个不听话的宫人罢了,当场处置了便是。
有林岚玉这个姑姑在身边,难道还会让水承宜没有人伺候不成?
但这小子非要装乖,硬要一副这些人到底是父皇安排给自己的,不好轻易处理了,伤了父皇的心的样子……
大长公主也只当没看见。
毕竟皇帝跟水承宜是父子,自然水承宜更了解皇帝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