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运粮(1 / 2)
很快就到了夏季收获的季节了。
又是一个丰收季。
刘禅下了一道圣旨,今年将益州多余的粮食运到长安来,荆州各郡的粮食,运到江陵和宛城。
当然,不是现在运,大夏天对于很多农民来说,都是农忙季,收获完后,马上又要种第二季粮食。再说了,这么热的天运粮,加上很多地方是雨季,额外增加了运输的难度。
她这道圣旨,只是让各地提前做好准备,跟今年冬粮一起运。
如今各地常备的盛世粮,已经足够涵盖各地突如其来的水旱灾害了,而且这数年来修建的四通八达的大路,也给粮食,布匹,棉花,煤炭等百姓必须的生存物资的运送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八十。
每个郡都有着储备的粮食,每个县都有自己的粮仓。
这些仓库全部填满以后,整个天下的粮食都处在安全线上,每一个百姓,都可以用金银或者五铢钱买到粮食,而不用担心出现灾害的时候,粮价飞涨。
是时候,运送军粮去长安,江陵,宛城,江夏了。
也许是明年她二十五岁之时,也许是后年她二十六岁之时,统一天下的战役就要打响了。
不用说,虽然孙权是她的岳父,但曹魏和江东结盟对抗她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们都没有单独抵抗刘禅的实力。
三年多前,刘禅刚刚拿下雍州的时候,她的国家实力还略微逊色于曹魏,只是她个人的能力让曹魏觉得叹为观止,曹真,司马懿,夏侯渊,张颌等名将相继败在她的手里,让曹魏在军事上彻底处在守势上。
也是从那时候起,三足鼎立的天平,彻底倒向了刘禅,从曹操在世时,觉得将来统一天下的必定是他曹家,甚至曹操临死还让曹丕统一天下后一定要赦免投降了刘禅的曹植。
三年前的刘禅收复雍州后,让所有人第一次觉得,未来统一天下的大概率是刘禅的大汉。
若不是刘禅主动与士族决裂,在第二年的冬天,杀得士族人头滚滚,中原的大士族比如杨家,司马家,陈家,只怕早就跟曹魏离心离德,身在曹营心在汉,偷偷的来关中跟刘禅打得火热了。
不过刘禅并不在意这些士族,自从她稳固了自己的地位,拥有了无比强大的能力,所谓的复兴汉室,统一天下早就不是她的目标了。
她是一个见过真正盛世,见过真正圣人的人,统一天下,三造大汉,然后建立一个继续毫无生气,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的剥削百姓,上演一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戏码,从来不是她想要的。
不消灭士族,不让百姓开智,不让男女平等,不让劳动者有所得,一切都毫无意义。
而现在,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刘禅已经初步达成了她的目的,大士族已经被消灭,而且这种消灭,不是人身的物理消灭,而是消灭了这个阶级,单就杀死的士族人来说,她杀的人还没有孙策在吴郡一个郡杀的人多。
人人都读上了书,粮食被控制在国家手里,没有人能够囤积居奇,大路修到了各郡各县,士族存在的土壤已经没有了。
接下来,统一天下之后,只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好处,世间的每一件事都被她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把军粮运到长安,江陵,江夏,宛城等地,对于刘禅来说,完全不是什么遮遮掩掩的事,就和当年准备北伐,将粮草提前几年运送到汉中南郑是一样的。
她不打无准备之仗,打仗临时筹粮,不是她的风格。
至于会让曹叡提前知道她的意图?
知道就知道呗!
就算他知道了,他能指望谁对抗刘禅?
确实,曹真,司马懿,张颌都是世之名将,但曹真在南阳之战还在曹操麾下时,就被刘禅杀破了胆,长安之战更是被刘禅打得抱头鼠窜。
司马懿去年半年平辽东,战绩震古烁今,但在雍州与刘禅四战四负,毫无还手之力,曾经一度被打的怀疑人生。
至于张颌?以勇猛着称的张颌,竟然顶不住刘禅一回合。
魏国还有谁能打?
当然,没人能打不代表魏国就会拱手投降,战争的形势本来就是千变万化的,昨天还能打明天突然就不能打的情况历史上出现得多了。
刘禅虽然只杀了几百不到一千士人,但她允许平民读书,鼓励平民读书,皇权下到各乡各亭,已经在根本上斩断了士族的根,这意味着曹魏的士族不可能投降她,至少不会主动投降她。
曹魏和江东的士族不主动投降,对刘禅来说,最好不过了,他们要主动投降了,将来还不好意思没收他们的土地,财产和解放他们隐匿的人口呢。
最好是他们都做忠臣,死死的和曹家和孙家绑在一起。只是可惜,历史上曹魏和江东的世家压根就没有忠臣,估计将来刘禅真要取得了大战的胜利,兵临城下的时候,那些世家都会投降,反正他们也知道,除非他们犯了战争大罪比如杀俘杀平民之类,刘禅不会杀俘杀降的。
曹魏百姓越发艰难。
历史上的曹叡,在诸葛亮死后,没有了军事压力,才开始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而现在,曹叡在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国家需要准备应对刘禅的统一战争之时,就如此大兴土木,国家如何不衰败。
魏明帝啊魏明帝,虽然历史上确实聪明睿智,文武双全,才思敏捷,文学上就算比不得父亲曹丕爷爷曹操,也算一个大诗人,确实当得起一个‘明’字,可是他骄奢淫逸,好大喜功,跟汉武帝,唐玄宗何其相似,甚至唐玄宗也是唐明皇帝,都有一个明字,可是汉武帝有霍光和昭宣二帝兜底,唐明皇有肃宗代宗和李泌郭子仪回天,魏明帝却只有曹爽和曹芳两个废物,把曹魏拉到了深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