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拉拢(2 / 2)
你日后行事,既要学他的忠,也要学他的稳,莫要急功近利,
若遇难处,也可托人给本宫递个话,只要不违国法,本宫必会帮你。”
这番话既有期许,又有承诺,既让李震感激涕零,
又悄悄将“皇后可倚仗”的印象刻进他心里。
待李震拜谢离去后,武媚娘望着他的背影,缓缓端起茶杯,
她知道,今日这一番话、一份赏,不仅收服了李震,
更会通过他传到军中,让那些老将们知道,
她虽为后妃,却懂军功、重武将,日后再想争取军方支持,便多了几分底气。
咸亨元年正月,长安的积雪尚未融化,朝堂上却又起新的波澜,
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仁轨,突然上疏辞官,
理由是“年近七十,体弱多病,恐误军国大事”。
刘仁轨并非传统文臣,而是从军队中走出来的“文武全才”,
显庆年间,他率军平定百济叛乱,收复十六州;
龙朔三年,他在白江口迎战日本、百济联军,以少胜多,焚毁日军战船四百余艘,
彻底粉碎了日本染指朝鲜半岛的野心,为唐朝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
正因如此,李治在他平定百济后,特意将他调回朝中辅政,
任太子左庶子,兼同中书门下三品,让他既辅佐太子李弘,又参与中枢决策。
李治拿着刘仁轨的奏折,面露难色地对武媚娘说:
“刘仁轨是难得的贤臣,既能治军,又能理政,
还劝谏朕‘轻徭薄赋,安抚高句丽遗民’,这样的人辞官,朕实在舍不得。”
武媚娘接过奏折,仔细看了一遍,
又想起前些日子听闻刘仁轨在朝堂上咳嗽不止、甚至需要侍从搀扶的模样,
沉吟道:
“皇上,刘大人确实老了——他生于隋仁寿元年,
如今已六十九岁,去年冬天又染了风寒,至今未愈。
若强留他在朝中,一来他身体撑不住,万一在处理政务时出错,反而坏了他一生的名声;
二来,朝臣们会说皇上‘不体恤老臣’,寒了其他老臣的心。”
“可他走了,朝中谁能替他?”李治皱着眉,
“太子李显年纪尚轻,还需贤臣辅佐;中枢决策层中,懂军事的更是少之又少——刘仁轨一走,怕是要出空缺。”
“皇上不用急,”
武媚娘浅笑,
“臣妾倒觉得,这空缺未必是坏事。
刘大人在朝多年,提拔了不少有才干的官员,
所以皇上可准刘大人辞官,授‘特进’之职——‘特进’是正二品散官,
虽无实权,却享有与三公同等的礼遇,再保留他的全俸,让他在家安心休养。
如此一来,既全了皇上与刘大人的君臣情分,又能让天下人看到皇上的体恤之心。”
李治听罢,虽然心中依然有不舍,
却也明白武媚娘所言句句在理,
毕竟岁月催人老,君臣相守终有别离之日,
遂颔首感叹道:“媚娘果然思虑周全!”
武媚娘唇边漾开浅淡笑意,抬手取过刘仁轨的奏折,
语气从容:“皇上,臣妾以为‘江山代有人才出’,我大唐从不缺可用之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