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开局剑落南海,我布局天下九洲 > 第742章 大道无情,没有人味

第742章 大道无情,没有人味(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宁远认真道:“因为里面的因果,你钟魁背不起。”

“而我满手烂疮,烂命一条。”

说到这,一袭青衫站起身,抬起头来,望向触不可及的青天。

过了午时,书简湖又开始下起了雪,不过不大,零星点点。

虽然因为境界低微,目之所及,连天幕穹顶都看不见,但是他知道,现在的天外,一定站着一位读书人,在与他对视。

那些言语,那些针对顺序学说的言语,可不是我宁远这个匹夫说的,而是一名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亲口所说。

所以分量什么的,应该是足够的吧?

当年我是十四境,能请礼圣出手,那么我如今只是个元婴地仙……

还能不能做到?

于是,一袭青衫伸出手掌。

“有请礼圣出手,为我平定书简湖,一锤定音。”

……

天外。

陈淳安脸色古怪。

这小子,是个妙人啊。

他看向身旁的小夫子。

礼圣点头笑道:“可以动手了。”

陈淳安犹豫了一下,“礼圣,此举,一旦做了,等于就是我们读书人,自坏规矩,要是传到了文庙那边……”

礼圣摇头,淡然道:“浩然天下的规矩,是我定的,那么自坏规矩的,也只是我一人,与你们没有很大关系。”

“先前我就说过,安则死,变则生,该翻篇了。”

“很多年前,我们儒家,就让一个姓贾的读书人,伤透了心,到了现在,难不成还要重蹈覆辙?”

此话一出,陈淳安都不免大惊失色,颤声道:“礼圣,难道昔年贾生对我们儒家的谏言,那本太平十二策,是正理?!”

小夫子再度摇头,但又紧跟着点了点头。

“我们不谈现在的蛮荒周密,只说当年的那个贾生,这位读书人,虽然言语偏激,可到底本心不坏。”

“贾生是真想依靠自身学问,来为浩然天下解决忧患的。”

“只是我们这些读书人,只看到了他学问的最低处,只关注那些隐患,其他较好的一面,选择视而不见。”

停顿片刻。

礼圣说道:“难以想象,我们这些读书人,曾对无数本该必死的贼人宵小,网开一面,当年却对那一心救世的浩然贾生,屡屡打压。”

“那就由我余客,率先为天下人,低头认错。”

这一刻,就连亚圣一脉,号称独占“醇儒”二字的陈淳安,都有些心神摇曳。

老人深吸一口气,不再迟疑,并无什么太大动作,在其肩头两侧,就逐渐显化一双日月。

恍惚之间。

天外,流转不知多少岁月的大日,晃了一晃。

这位号称在亚圣一脉另起高峰的读书人,两手并用,朝着极远处,遥遥一抓,好似在探囊取物。

随后轻轻一抛。

便有一对日月,离开他的肩头,直直坠向浩然天下。

天幕界壁,形同虚设。

最终这两颗星辰,悬停在东宝瓶洲的上空,缓缓合二为一,无数精粹日月之光,莹澈四方。

这一天的宝瓶洲,日月悬空。

三千里书简湖水,波光粼粼,日月光辉照耀之下,尤为皎洁。

各地皆有不得轮回的冤死水鬼,不由自主的从阴沉湖底,浮上水面,然后沐浴在莹澈月光下,如雪消融,纷纷解脱。

这还没完。

天上。

礼圣抖了抖袖子,朝着有些遥远的人间大地,隔空丢出两枚印章。

化为一道青光,破开天幕,至浩然天下,至宝瓶洲,至书简湖宫柳岛。

察觉到这股熟悉气息,宁远心有所感,高高扬起脑袋,伸手摊平于身前。

山水印物归原主。

宁远看着掌心之物,一阵失神,久久没有动作。

齐先生留给他的山水印,此刻已经恢复如初,不仅如此,早已将其炼化,身为主人的宁远,还能清晰的感觉到,它的品秩,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多高?

打个比方,如果此时此刻,他的身前,站着一个飞升境大妖,那么无论是丢出山字印,还是水字印,都能将其活生生砸死。

两件仙兵。

当然,仙兵品秩,其实也不够。

真正的根本,在于里头的浩然之气,堂堂正正,光明正大,数量极多,质量极高。

若是猜得没错的话。

他现在手里的这对山水印,就是当年齐先生的真正本命物。

一名伪十五境的通天存在,他的本命之物,能有多可怕?

此物一惊现世,就连身旁的钟魁,原大伏书院君子,都产生了一丝……想要据为己有的念头。

钟魁镇定心神,望着宁远手中的山水印,饶是他,也忍不住感慨一句,真乃天降神物。

可想而知,宁远只需将其重新置入人身气府之内,那么他的境界道行,顷刻之间,就能抬升到一个极高的地步。

最少十一境。

更大的可能,会是仙人境,至于飞升,也不是没有希望。

很不可思议吗?

其实没什么难以想象的。

因为此物,就相当于……

一名伪十五境的毕生传承。

那么这样一看,接受此等造化之人,原地超脱,证道飞升,就不算是有多稀奇了。

理该如此,合该如此。

可年轻人只是低着头,默默注视此物,眼神莫名,神色莫名,宛若一具泥塑神像,纹丝未动。

……

天外。

望着脚底那座人间,礼圣露出一抹古怪笑容,看似闲聊问道:“淳安,你觉得,宁远会不会将齐静春留给他的最大机缘,收入囊中?”

陈淳安摇了摇头。

小夫子转过头,“不会?”

老人再度摇头,“是不知道。”

礼圣想了想,沉吟道:“万年以来,我们儒家的每一位正统子弟,在进入书院,又被文庙登记在册之后,就会为其在功德林,栽种一棵功德竹。”

“与这位儒家弟子的大道,息息相关,修为越高,功德越多,那么隶属于他的这棵青竹,长势就愈发迅速。”

“一般来说,三寸为贤人,七寸为君子,在此之后,大多数读书人,都停留在此处,数十年都增进不了多少。”

“直到抵达一把三尺青锋的长短,成就书院山主和副山主之流,大概就过去了数百上千年的光阴。”

陈淳安反应过来,“齐静春的那棵?”

小夫子点点头,“就在宁远手中。”

陈淳安轻声问道:“多年未去过功德林,敢问礼圣,在砍伐之前,齐静春的功德竹,到了何种境地?”

礼圣笑道:“高过三大学宫的殿顶。”

陈淳安心头一惊。

只是礼圣接下来的话,更加令他动容。

小夫子说道:“当年藕花福地,齐静春走后,他的那棵由功德显化的青竹,依旧没有停止生长。”

“并且,前不久,在砍伐之后,只留一小截露出地面的竹茎,居然还长出了青叶,实属怪哉。”

陈淳安一下就领会了其中意思。

老人问道:“礼圣,是不是说,只要宁远接受了齐静春留给他的传承,不仅修为会大增,这个年轻人,还会……”

礼圣笑着补充,颔首道:“那么在齐静春走后,宁远就会接替他的位置,成为一名儒家门生。”

顿了顿,小夫子说道:“其实我是希望,这小子能进入我儒家一脉的,不管是拜入哪座学宫,就算他心比天高,想要另起一峰,也是可以的。”

“他的学问不高,但是道理,比很多人都要大,之前我还想过,在文庙议事期间,把现任观湖书院的山主,摘去头衔。”

听到现在,陈淳安已经有些麻木,见怪不怪了。

礼圣继续说道:“书简湖之局,齐静春对他宁远,是算计过一场的,毕竟陈平安是他的小师弟,哪怕圣人,也会有亲疏一说。”

“不过他也留了后手,不至于完全弥补,但总归是有心了,将生前温养多年的功德竹,借我之手,转交给了曾经为他递剑的年轻人。”

一对山水印,伪十五境的传承,与其说是仙人赠礼,授其长生,不如说是齐静春的一份歉意。

昔年文圣一脉的那个小师弟,一如既往,总是让人如沐春风。

陈淳安心头一动,忽然想明白了其中的一个关键之处,遂直接问道:“礼圣,这对山水印,可以在事后交给他,或者是更早之前,为何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

破天荒的,礼圣久久没有开口。

最后他叹息一声,解释道:“因为三教,还想再看一次,看看这位天外来客,本心如何。”

“当然,我们儒家,其实很早之前,就不对宁远有什么敌意,之所以还要设立这桩大考,最主要的敲定者,是莲花天下那边。”

陈淳安脸色忽明忽暗,就连他,也实在有些忍不住,为那个年轻人说了几句公道话,怒道:

“他妈的,到现在,已经是第二世了,难道有些人,还是没看清吗?”

“他们是瞎子?!”

察觉到自己有些失态,这位儒家圣贤,话到此处,停顿片刻,随后竟是有些伤感。

陈淳安喃喃道:“我们的天地,只说山巅处,都是些老人,枯坐千年万年,实在有些过于陈旧。”

“人间也想见一见新鲜面孔,当年有了,我们打杀了,如今好不容易,年轻人摸爬滚打的,走出了第二世,难道还要再来一场天下共斩?”

小夫子没说话。

陈淳安摇摇头,作揖道:“让礼圣见笑了,只是触景生情,感叹我们的几座人间,某些地方,还是太小太小。”

“大道无情,没有人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