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497)园里的“噪音”(2 / 2)
林晓梅低着头,没有说话,但从她紧绷的肩膀可以看出,她心里并不服气。
例会结束后,崔灿灿回到理疗室,刚坐下喝了一口水,就看到林晓梅抱着一摞新的病历本走了进来。她把病历本放在桌子上,没说话,转身就要走。
“晓梅,等一下,”崔灿灿叫住了她,“我有话想跟你说。”
林晓梅停下脚步,转过身,脸上带着不耐烦的神情:“有什么事快说,我还要去给新患者做评估呢。”
崔灿灿放下水杯,走到她面前,认真地说:“晓梅,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要伤害患者和同事,你只是说话比较直接。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话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就像李爷爷,他那么大年纪了,为了能早点站起来,每天都很努力地训练,你的一句‘进度悬’,可能就会让他失去信心。还有小王,他本来就因为受伤很自卑,你却还要说那些打击他的话,换做是你,你能接受吗?”
林晓梅皱了皱眉,没有说话,但眼神里的不耐烦少了一些。
崔灿灿继续说道:“我们每天都很忙,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沟通并不是浪费时间。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就能让患者更有动力配合治疗,这样反而能提高康复效率。而且同事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工作起来也会更顺利。你总是觉得自己业务能力强,效率高,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你的努力可能会适得其反。”
林晓梅沉默了一会儿,抬起头,看着崔灿灿,语气缓和了一些:“我……我其实也不是想伤害他们,就是有时候说话不经过大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以为把实话告诉他们,他们就能正视自己的情况,没想到会让他们这么难过。”
看到林晓梅态度有所转变,崔灿灿心里松了一口气,她笑了笑:“我知道你没有恶意。其实沟通并没有那么难,只要你说话的时候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就不会那么容易得罪人了。比如下次你想提醒患者康复进度的时候,可以换一种方式,说‘你最近进步很大,如果再努力一点,肯定能恢复得更好’,这样患者听起来就会舒服很多。”
林晓梅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愧疚的神情:“谢谢你,灿灿。我以后会注意的,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口无遮拦了。”
“没关系,”崔灿灿笑着说,“我们都是同事,互相提醒、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对了,你不是要给新患者做评估吗?我正好有空,要不要一起去?我可以帮你一起记录数据。”
林晓梅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真诚的笑容:“好啊,谢谢你,灿灿。”
两人一起走出理疗室,朝着新患者的病房走去。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在她们身上,温暖而明亮。崔灿灿知道,改变林晓梅的说话方式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只要她们愿意沟通,互相理解,康复园里的氛围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接下来的几天,林晓梅果然开始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有一次,她看到李爷爷正在努力地握弹力球,虽然只握了几秒钟就掉了,但她没有像以前那样说打击的话,而是笑着说:“李爷爷,您真棒,比昨天进步多了!继续加油,肯定能握得更久。”李爷爷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练得更起劲了。
同事们也发现了林晓梅的变化,大家对她的态度也渐渐缓和了。以前,大家都尽量避免和她说话,现在,有时候会主动和她交流治疗经验,分享患者的康复进展。
一周后的沟通技巧培训会上,林晓梅还主动分享了自己的改变和体会:“以前我总觉得说话直是性格问题,没必要改,现在才明白,良好的沟通对我们的工作有多重要。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包容,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学会好好说话,和大家一起把康复园的工作做得更好。”
培训结束后,护士长王姐欣慰地说:“看到大家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沟通,我很开心。咱们康复园就像一个大家庭,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及时沟通,不要憋在心里,这样才能避免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崔灿灿看着眼前和谐的画面,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职场中难免会有因为沟通不畅而产生的矛盾,但只要大家都能放下偏见,真诚地沟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康复园里的艾草香依旧浓郁,但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丝温暖的气息,那是同事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味道。
日子一天天过去,康复园里的患者满意度越来越高,很多患者都因为这里专业的治疗和温暖的氛围,介绍自己的朋友来这里康复。崔灿灿和林晓梅也成了很好的搭档,她们一起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一起讨论治疗方案,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有一天,崔灿灿和林晓梅一起给张阿姨做康复训练,张阿姨笑着说:“灿灿啊,晓梅啊,你们俩现在配合得真好,就像亲姐妹一样。我刚来的时候,还觉得晓梅说话有点冲,现在觉得她人挺好的,说话也温柔多了。”
林晓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张阿姨,以前是我说话不好听,让您见笑了。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好好跟大家沟通。”
崔灿灿看着林晓梅真诚的笑容,心里暗暗想:沟通真的是一座桥梁,它能消除误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这个忙碌的职场中,只有学会好好沟通,才能让工作变得更顺利,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和谐。而她也相信,只要大家都能重视沟通,康复园一定会成为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地方,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重拾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