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相遇是恩赐还是惩罚?(1 / 2)
我跟白苏晓时常在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到底是惩罚还是恩赐,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是对的吗?
暮春的风卷着法桐的新叶掠过窗台时,我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蝉鸣浓稠的午后。
小学教室后窗的玻璃裂了道缝,阳光斜斜切进来,在课桌上投下一道金箔似的光带。
前排扎羊角辫的女孩正用铅笔在光带上画小太阳,铅笔尖突然顿住——她转过脸,眼睛亮得像沾了晨露的葡萄:\"你帮我捡回被风刮走的作业本好不好?\"
那是我和阿月的第一次对话。
后来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影子,在操场的香樟树下分享过一包话梅,在放学路上用粉笔头在青石板上画过彩虹,在每个周末的早晨挤在她家的藤椅上读《安徒生童话》。
她是第一个教会我\"永远\"这个词的人,说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可命运的褶皱总在最温柔处藏着锋利的针,初二那年她随父母搬去南方,没有告别,只留下一张写着\"等我回来\"的纸条,从此消失在人海。
二十年后的同学会上,我再次见到她。她化了精致的妆,腕间是卡地亚的蓝气球,说起这些年去过巴黎看展,在上海买了房,孩子刚上国际学校。
我们聊起当年的童话书,她笑着说:\"那时候真傻,哪里懂什么永远。\"
我忽然想起她走后我每天往她书桌里塞的糖,想起她转学那天我躲在教室后门哭到喘不上气,想起那些被思念泡得发皱的夜晚。
原来有些相遇,像春天里盛放的花,开得越热烈,凋谢时越让人心慌。
这让我常常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遇,究竟是命运的恩赐还是惩罚?我们总习惯用非黑即白的标签去定义,却忘了生活从不用简单的二元论作答。
去年深秋在医院陪护时,隔壁床是个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他总把护工认成自己的女儿,拉着人家的手喊\"妞妞\",会在半夜突然坐起来说\"该给妞妞织围巾了\"。
护工是个年轻女孩,最初总红着眼眶跟我抱怨\"这老头太折腾人\",后来却渐渐学会了在他念叨\"妞妞\"时轻声应\"哎\",在他尿湿床单时一边换床单一边哼《鲁冰花》。
有天深夜,我起夜时看见她坐在陪护椅上打盹,老人的手轻轻覆在她手背上,像在安抚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有些相遇看似是负担,实则是命运递来的镜子——照见我们心里最柔软的部分,照见我们以为早已麻木的共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