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1 / 2)
至于以后可能养螃蟹、小龙虾或者蝲蛄、黄鳝这些要么长脚,要么挖洞,又或者长了脚还要挖洞的东西,李想国是真没啥好办法。
毕竟,就算想省点事儿,修个永久性的堤坝或者拦网,在这个时代也没那么容易搞定。
成本最低的永久性的田埂、堤坝,得用大量的水泥沙石。
沙石这些东西简单。
花钱最省事儿。
只要直接找个建材店去买,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支撑一场战争的费用无疑是新政权难以承受的,所以才有继续维持高息吸储,进而募捐支持前线的各种行为。
至于各地的基建,那也只能尽可能暂缓或者降低标准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虽然四九城到处都在搞建设,却也主要是各个单位自筹或者下拨资金进行的。
可是半岛战争战时正酣,所以也不足以消耗掉这些资源。
就像东直门外的木材店虽然没早些年多,却也不至于全都关店了。
只要肯花钱,那凑够自己这钱要多少肯定也没问题。
就是时间不对,要不然等着拆城墙时候,买点城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也算是花小钱办大事的一个办法,算起来比后世买红砖的价钱还便宜。
说起来,城砖这玩意儿风吹雨淋几百年,又是手工制造的。
真的较真,质量肯定不怎么样。
不过自己这又不用走车跑马,强度还是应该也足够了。
他也不是网上爱国的精神小伙儿,完全不在意是明朝还是清朝的“文物”。
也不至于动不动像后世,发现几十块城砖,就想着让人家上交。
尼玛,连五百块和锦旗都没,你们哪儿来的碧莲,跟小说里的易中海一样,让人家高风亮节?
说起来,就城砖那玩意儿,动辄就是亿万块的玩意儿,随便拿几块研究又能研究出什么?
确认产地、工匠……
除了让一群没卵用的研究员为了评职称写些完全没卵用的论文,还能有什么用?
在自己这儿,别说明清城砖,哪怕秦砖汉瓦又能有什么区别?
拿来浇水泥,自己也照样半点儿都不会犹豫。
至于不花钱的法子那就更多了。
虽然自己没那种天寒地冻,按着地面就能咔咔一顿收的能力。
至少院子里还一座假山呢,虽然说太湖石砸了有些可惜,后世劫难之下更是损毁众多。
不过,咱这咋说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一堆破石头,不当吃不当喝的。
更何况那么大一座假山,放园子里占地,更惹眼。
真到文革时候,谁知道会不会就因为这玩意儿,就有哪个缺心眼儿的给自己来条贪图享乐……之类的莫须有罪名。
甚至可能会看上这院子,强取豪夺呢。
怎么着儿,一个烈属的牌子还能当个免死金牌咋滴。
类似的还有这一院子的树也是这样。
除了自己长出来的,剩下的都是些糟心玩意儿。
等着春暖花开,能分辨出来,全都给它砍喽。
当然,假山,甚至连着池塘里那曲桥的石墩子石板全砸了,这点儿石头也还远远不够。
剩下的缺口还是得等着天暖和了才好操作。
骑着车子随便跑远点,找个没人瞅见的河湾收点沙子。
石头也没必要去开山凿岩,要是有废弃的石场就简单了。
就算没有,反正四九城这地儿啥都不多,就是山多。
(读者:你笑话人家打猎时候咋说的?)
哦,这个年代,是出了四九城,向西是太行山,向北就是燕山。
又有好几大水系,那不管往西还是往北,钻到深山里面,顺着溪流往上游走,不管多大的合适的石头都能轻松弄到。
别说修这么个田埂,就算想修个密云水库又能有多难?
实际上,真的难搞的是水泥。
这东西不光个人缺,全国都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