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军事启蒙(2 / 2)
“爹,那……吃!”赵昊含糊不清地指着街上的摊贩道。
一岁多的孩子,说话还不利索,只能大概说一些简单的字句。
赵孝骞笑了,招手叫来郑春和,吩咐他去街边的摊贩买来一块榛糕。
赵昊双手捧着榛糕,咬了一口,嗯嗯有声地点头,看来这玩意儿颇合他的口味。
父子俩坐在御銮里,在禁军班直的护侍下,径自出了城。
一路向西,走了十余里,来到一座军营。
这里是隶属殿前司的汴京上三军之一,捧日营。
原本汴京有上四军的,后来宋夏之战,赵煦将其中的龙卫营调拨给了赵孝骞指挥。
从此以后,龙卫营便成了追随赵孝骞征战四方的边军精锐,从汴京上四军的编制中撤销了。
御銮来到捧日营的辕门外,营内正在主持操练的都指挥使和一众武将早已得宫人提前知会,众将等候在辕门外,见御銮到来,纷纷朝御銮躬身抱拳见礼。
赵孝骞抱着赵昊走下御銮,示意众将平身。
走到一名武将面前,赵孝骞握起赵昊的小手,让他触摸武将身上冰凉坚硬的铠甲。
然后又示意武将解下腰间的佩剑,将剑柄递到赵昊的手上,帮他用肉乎乎的小手握紧剑柄,让他感受武器的魅力。
“昊儿,看清楚没?这才是男儿大丈夫应该感兴趣的东西,手执利器,征战天下,报效家国,开疆拓土!”
“而不是被母亲姨娘和一堆宫女围着,整日听她们聊什么家长里短,闻着脂粉味儿长大的男儿,能有出息么?”
辕门外恭立的武将们听着官家教育儿子,顿时感动莫名。
不管官家今日带着皇子来大营是什么目的,至少刚才这番话太对武将们的胃口了。
大宋立国以来重文轻武,从来没有一位大宋帝王如此教育儿子,他丝毫不轻鄙武夫,反而教育和鼓励儿子,长大后也要手执利器,征战天下。
为首一名武将躬身道:“臣,捧日营都指挥使夏景初,拜见官家,拜见小皇子殿下。”
夏景初和一众武将再次行礼,但众人此刻的心情无比忐忑。
当初赵孝骞夺位,燕云十万边军兵临城下,殿前司兵权被曾布所夺,曾布下令汴京上三军征伐燕云边军。
如今赵孝骞已即位为帝,对殿前司隶属的上三军将领也基本没有清算,可众将心里都记着这件事,担心官家何时想起来,将他们一并处理了。
赵孝骞笑得很亲切,道:“诸位不必多礼,朕今日带皇子来看看捧日营将士操练,也让皇子长长见识,知道何谓‘阳刚之气’。”
“这小子在宫里被女人惯坏了,朕希望他对军营,铠甲,兵器感兴趣,将来长大后,再看看他是不是领军打仗的那块料。”
夏景初感动地道:“小皇子天资不凡,聪慧伶俐,定不会辜负官家厚望,大宋社稷后继有人,臣等为官家贺!”
赵孝骞哈哈一笑,道:“好,不废话了,去校场看将士们操练。”
正要迈步,赵孝骞转头对郑春和道:“既然来了,便将皇城司甄庆,殿前司都指挥使种建中,枢密使许将,副使安焘等人都叫来,朕有事跟他们聊聊。”
郑春和急忙令宫人去传旨。
捧日营校场上,两万将士列阵,皆手执长枪刀盾站在阵列中。
赵孝骞抱着赵昊登上司令台,两万将士纷纷单膝跪地见礼,万人山呼万岁。
赵孝骞神情微动,看着校场上军容整齐的将士们,顿时回忆起当年率领麾下龙卫营将士征战西夏,攻破夏都,北进抗击辽军,带领麾下虎贲精锐之师,一次又一次取得胜利。
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果然男人只要有了从军的经历,一辈子都忘不了,一辈子都怀念。
朝夏景初点了点头,夏景初会意,亲自扬起一面令旗,狠狠一挥。
校场上的将士们立马动了起来,随着令旗和武官的指挥,将士们挥舞长枪刀盾,一步一喝,杀声震天。
不知何时,校场上黄尘飞扬而起,将士们被笼罩在漫天的黄尘中,只隐隐可见人影幢幢,天地间霎时透着一股凌厉肃杀的气息。
赵昊清澈的双眼盯着校场上操练的将士,不知不觉,这小子的表情变得激动起来,被赵孝骞抱在怀里,小手小脚却胡乱地乱挥乱蹬,嘴里发出无意义的咿咿呀呀的叫声。
赵孝骞满眼慈爱地看着怀里的儿子,笑道:“好不好玩?”
“好玩!”赵昊清脆地叫道。
“回头爹亲自给你做一柄木头小剑,你没事可以挥几下,这才是男孩子该玩的东西。”
“我要小剑!”赵昊激动地大叫。
夏景初和身后一众武将听着这对父子的对话,神情愈发感动。
他们发现官家不是作秀,他是真想培养小皇子的军事才能,今日首次带小皇子看将士们演练,意义很重大,属于是对小皇子在军事上的一种启蒙。
想到这里,夏景初感到荣幸的同时,更感到责任重大,于是厉声对麾下武将下令。
“告诉将士们,打起精神来!一招一式必须严格按照操练典册,分毫不准偏差,违者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