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828章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第828章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828章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时间流逝,日头渐渐西移,阳光愈发刺目。

当午时的阳光透过窗棂刺到书桌上时,

陆云逸有些恍然地抬起头,看了看时辰。

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半个时辰。

看时不知觉,但抬起头来,他便觉得眼睛一阵酸涩.

不远处,吕正心依旧等在那里,

见他分神,连忙上前将一杯茶递了过去。

“大人,属下没有什么好茶,您先喝着,下次备一些。”

“不必,喝什么都一样。”

陆云逸拿过茶杯,一边抿着,一边看手中文书,

不得不说,吕正心作为经过大起大落之人,

对于事物的观察尤为细致,甚至对于人心的揣摩亦是如此。

上面记载的大多是一些街坊邻居发生的口角、争执又或者矛盾,

还有一些扬州府的政令,以及百姓对政令的评价。

单看一两页看不出什么端倪,

但一次性从头看到尾,

陆云逸能发现,人心不古!

看重钱财、名利之事不仅发生在一些员外、官员身上,百姓身上亦是如此。

随着世道愈发太平,生存的压力消失之后,

进而会继续追求名利、钱财,

这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发大。

在战乱之时、天下未定,为了生存也有争斗,

但更多的还是团结在一起,共同面对生存危机。

而在生存危机消失之后,争斗也变得更为纯粹。

陆云逸目光扫过文书,最近发生的两起争斗案例跃入眼帘。

一、城东周氏兄弟,父丧未满百日,便为祖宅临街三尺空地争得面红耳赤。

只因官府拓街,此地将成铺面,可收租银。

兄弟二人温饱无虞,却为这蝇头小利,不顾手足之情,邻里皆叹:

“若在兵灾年头,兄弟俩必是相依为命,

如今太平了,倒为这寸土撕破脸皮!”

二、城西陈氏女敏之,幼许南货铺张家。

后张家败落,富商子见敏之貌美,重金下聘。

陈家立时翻脸,诬张家子有隐疾,更令敏之托言清修避入庵堂,实则待价而沽。

张家不堪其扰,含恨退婚,昔日婚书,竟成废纸一张。

市井议论,不过“嫌贫爱富”四字。

“哗啦.”

“哗啦.”

陆云逸翻了翻书页,有些感慨地长叹一声,

将茶杯放下,看向吕正心:

“做得很好,以后多记录一些世俗琐事,能够以小见大,

而且我发现,你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吕正心一怔,旋即笑了起来,

搓了搓有些被墨汁染黑的手掌,觉得十分有成就感。

“多谢大人夸赞!”

陆云逸将书页合上,询问:“有人找你们的麻烦吗”

吕正心没有隐瞒,老实说道:

“回禀大人,当然有,瓜果行占据了最好的位置,又在应天商行的供应链之内,

按照旁人的话说,就是躺着赚钱的生意,自然有人打主意。

不过您放心,属下还应付得来,怎

么说属下也是从军中退下来的百户,衙门照看着。”

“应付不了就去找向英宇,

他怎么说也是个卫所千户,城中也能照顾到。”

“是,大人放心吧。

其实应天商行的名头已经给属下挡了不少灾了,

上面的掌柜时常来铺子里看,

衙门的大人也常常跟随,话里话外都是一些照顾之言。”

陆云逸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些家伙,还算干了点人事,不错。”

说罢,陆云逸站起身,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吕正心:

“钱财你也不缺,这是应天明道书院的入学文书,

若你儿子有读书天赋,就把名字写上去,可以去应天求学,

明道书院虽然有所没落,

但与国子监的关系还是十分亲密,不少师者两头跑。

若他能在明道书院站稳脚跟,以后再研究去国子监的事。”

吕正心怔怔地看着信封,有些不可思议地抬起头,颤声道:

“大人.”

陆云逸抬手制止:

“举手之劳,同样的文书各地老弟兄都有,

到时候看看你们的孩子谁有读书天赋,

要是能出个举人,那就不得了喽,就算是抬,也给他抬进翰林院。”

“翰林院”

吕正心愣在当场,眼睛猛地瞪大,那可是进士才能去的地方啊。

陆云逸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行了,耽误你们中午休息了,我走了,

对了新改进的轮椅可能再过半个月就送来了,走的是商行渠道,到时候你看着点。”

吕正心紧了紧手中文书,只觉得嘴唇发干,拱手抱拳:

“多谢大人.属下此生不忘大人恩情。”

陆云逸没有说话,只是随意摆了摆手,慢慢踱步离开

很快,吕晨走了进来,

他看着桌上摆放的厚厚文书,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爹,大人对记录的事不满意”

“不”

吕正心抬起手,擦了擦通红的眼睛:

“大人很满意,让我们多记一些。”

吕晨松了口气,笑了起来。

“爹您怎么了”

“没事.爹高兴。”

吕正心抽了抽鼻子,将手中信封递了过去:

“拿着,大人给你的。”

“这是”

吕晨有些疑惑。

“明道书院的入学文书,你可以去里面求学。”

吕晨身子一抖,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

明道书院建于南宋,是为了纪念明道先生程颢而建,是应天乃至直隶都非常出名的书院。

除了国子监,没几个能稳压其一头。

“爹我.孩儿要去书院读书”

他有些震惊与不可思议,

作为瓜果行,他接触的读书人不少,也听过不少传闻,

明道书院他们就时常提起,不少进京赶考的学子都会提前一年进京,想要进入明道书院求学,但往往求而不得。

“看你的本事了,若你蠢得像头猪,这书院不去也罢。”

“爹,这说的什么话,孩儿定然行的!”

吕正心看着自己愈发高大的儿子,笑了起来:

“好好好以后多找一个伙计,收摊后你就不用干活了,在店里读书。”

一听不用干活,吕晨连连点头,眼中绽放着精光!

“好!”

十月初的北方,秋风已裹挟着几分凛冽,

却吹不灭大宁城外二百里修路工地上那如火般的热情。

天刚破晓,东方才泛起鱼肚白,工地便已喧闹起来。

帐篷像一片片白色云朵,在广袤大地上绵延不绝,没有尽头。

工地上,人声鼎沸,号子声、铁器敲击声交织,

数千名民夫身着粗布短褐,头戴斗笠,在各自工位上忙碌。

有的挥舞着巨大铁锤,

一下又一下地砸向坚硬岩石,火星四溅。

有的推着装满石料的小车,

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快速奔跑,扬起阵阵尘土。

还有的拿着长尺和墨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