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大权旁落不如蝼蚁(1 / 2)
第895章大权旁落不如蝼蚁
高丽国,京畿道开京,乃高丽国都,位于核心腹地。
这座城池不大,最为显眼的便是位于中轴线上的皇宫。
这座皇宫在大明建立后做了一些改动,仿明制而建,然其规模却小了许多。
宫墙虽也朱红,却似少了几分威严;飞檐斗拱虽也精巧,却透着些局促之感。
宫内殿宇错落,却无大明皇宫那般气象森严,更像是精致的园林中点缀着几座华丽楼阁。
夜色如墨,悄然笼罩了这座皇宫。
李成桂身着一袭华丽锦袍,袍上绣着精美图案,在烛光映照下闪烁着幽光。
他迈着沉稳又略带得意的步伐,
穿过幽深回廊,来到了后宫一座寝殿。
殿内,烛火摇曳,将四周帷幔映照得如梦如幻。
一位年轻貌美的妃嫔正坐在床边,身着轻薄纱衣,身姿婀娜,面容娇艳,眼神中却带着一丝惶恐与无奈。
李成桂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邪笑,
缓缓走到妃嫔身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她的脸庞。
妃嫔身体微微一颤,却不敢有丝毫反抗。
此时,高丽君主王瑶正坐在自己的书房中,
手中握着一本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他四十多岁,面容略显憔悴,眼神中透露出无奈。
他虽为一国之君,却大权旁落,朝中大小事务皆由李成桂把持。
甚至如今对于李成桂的种种越轨之举,
他心中虽愤怒不已,却也只能装作不知。
“唉”
王瑶轻轻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书,
站起身在书房中来回踱步。
他仿佛能听到隔壁寝殿中传来的细微声响,
每一下都像是一把利刃,刺痛着他的心。
但他只能紧紧握住拳头,却不敢发出一丝声音。
不知过了多久,隔壁动静终于渐渐平息。
王瑶又等了一会儿,才缓缓走出书房,朝着那座寝殿走去。
他的脚步沉重而缓慢,每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来到寝殿门口,王瑶深吸一口气,
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平静一些,然后迈步走了进去。
殿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却让王瑶感到一阵恶心。
他看到那妃嫔正坐在床边,整理着自己的衣衫,头发有些凌乱,脸上还带着未褪去的红晕。
“陛下.”
妃嫔看到王瑶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王瑶看着她,心中五味杂陈,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起来吧,不必多礼。”
妃嫔站起身来,低着头,不敢看王瑶的眼睛。
王瑶走到她身边,轻声说道:
“这些日子,苦了你了。”
妃嫔微微摇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只要能保陛下平安,臣妾受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王瑶心中一阵刺痛,他轻轻握住妃嫔的手,说道:
“放心,朕不会让你一直受委屈的。”
然而,两人都清楚,这不过是一句安慰的话罢了。
在这个以李成桂为首,郑道传、赵浚、尹绍宗等新兴士大夫联合的时代,
王瑶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又怎能保护得了身边的人。
次日清晨,朝堂大殿之上,
金碧辉煌的装饰在晨光照耀下显得耀眼。
王瑶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
虽努力保持着君主的威严,但眼神中却难掩疲惫。
李成桂则站在殿下,身姿挺拔,虽已五十六岁,却精神矍铄,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陛下。”
李成桂微微躬身,行了一礼,声音洪亮地说道:
“臣得到消息,西北前线的明军有异动,
为防万一,臣已调动两万军卒前往边境,加强防备。”
王瑶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暗自恼怒。
这等调动大军之事,李成桂竟不与他商议便擅自做主,分明是不把他这个君主放在眼里。
他却不敢发作,只能强忍着怒火,说道:
“李爱卿,此事是否有些仓促
明军虽有异动,但未必就会有所行动,
如此大规模调动军卒,恐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若上国误会,恐不美。”
李成桂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嘲讽,但很快又恢复了恭敬神情,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臣以为,小心驶得万年船。
如今我高丽与明国关系微妙,
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战事,
臣此举,也是为了保我高丽江山社稷安稳。”
王瑶心中明白,李成桂这是在强词夺理,但他却无可奈何。
“既然李爱卿已做了决定,那便如此吧,
只是希望爱卿能谨慎行事,莫要惹出事端。”
李成桂微微点头,说道:
“陛下放心,臣自有分寸。”
接着,李成桂又话题一转,说道:
“陛下,臣近日正在推行私田改革之事,
如今我国土地兼并严重,许多百姓无地可耕,生活困苦。
臣以为,应将部分私田收归国有,再重新分配给百姓,
如此一来,既能增加国家税收,
又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实乃一举两得之事。”
王瑶心中清楚,李成桂所谓的私田改革,
不过是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打压异己罢了。
但他却不敢反对,只能说道:
“李爱卿所言有理,此事便由爱卿全权负责吧,
只是希望爱卿在推行改革之时,能多考虑百姓疾苦,莫要引起民怨。”
李成桂恭敬说道:
“陛下圣明,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说罢,李成桂又向王瑶行了一礼,说道:
“陛下,若无其他事宜,臣便告退了。”
王瑶微微点头,说道:
“李爱卿辛苦,退下吧。”
李成桂缓缓转身,迈着沉稳步伐离开大殿。
看着李成桂离去的背影,王瑶心中愤怒不已。
他紧紧握住龙椅的扶手,指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
但他却只能强忍着怒火,
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还没有能力与李成桂抗衡。
不知过了多久,一名太监匆匆走进大殿,跪在王瑶面前,说道:
“陛下,判门下府事李穑大人求见。”
王瑶心中一动,连忙说道:
“快宣他进来。”
不一会儿,李穑身着一袭官服,迈着匆匆的步伐走进了大殿。
他五十多岁,面容清瘦,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沉稳。
“臣李穑,参见陛下。”
李穑跪在王瑶面前,行了一礼。
王瑶连忙起身,走下龙椅,亲自将李穑扶起,说道:
“李爱卿不必多礼,快起来说话。”
李穑站起身来,看着王瑶,眼中满是关切与忧虑。
他深知王瑶此时的处境艰难,也明白他心中的痛苦与无奈。
“陛下,您.还好吗”
李穑轻声问道。
王瑶微微叹了口气,说道:
“李爱卿,朕朕实在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了,这李成桂越来越肆无忌惮,朕毫无办法。”
李穑沉默片刻,说道:
“陛下,臣知道您心中苦闷,
但如今形势逼人,我们只能暂且隐忍,等待时机。”
王瑶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连忙问道:
“李爱卿,明国可有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