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炊烟(2 / 2)
苏小宝正在检查新造的战车。这车比普通的战车矮了半尺,车轮上裹着铁皮,车辕处装着锋利的铁犁——这是他琢磨的“破骑兵”,专门用来对付匈奴的马队。“义父放心,”他拍着战车的挡板,“咱们的粮草够撑半年,战车和连弩车也备足了,不用看长安的脸色。”
不远处,孙大宝正带着骑兵队演练冲锋。他们的战马都是西域天马和本地马杂交的良种,跑起来四蹄生风,骑士们手中的弯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看到孙健望过来,孙大宝勒住马,摘下头盔示意,脸上带着跃跃欲试的兴奋。
三日后,北伐的队伍出发了。
十万大军分三路北上:扶苏亲率中路军,走河阳郡,直扑匈奴王庭;孙大宝带东路军,沿草原商道绕后,截断匈奴的退路;孙健则坐镇西路军,带着连弩车和战车,防备匈奴的侧翼突袭。
出发那天,咸阳城的百姓几乎都来送行了。老栓带着乡亲们,给士兵们塞煮熟的鸡蛋和烙饼;私塾的孩子们举着自制的小旗子,跟着队伍跑了老远,嘴里喊着“打跑匈奴,平安回家”;有个瞎眼的老妪,拄着拐杖站在路边,朝着队伍的方向不住地作揖,她的儿子,正是这次出征的士兵。
扶苏勒住马,回头望着咸阳城的城楼。那里,一面“民”字旗正迎风招展。他拔出剑,指向北方:“弟兄们,咱们此去,不是为了封侯拜将,是为了让天下的娘能睡个安稳觉,让天下的娃能吃饱饭!”
“杀!杀!杀!”士兵们的呐喊声直冲云霄。
大军走后,咸阳城的日子依旧照常。苏小宝带着工匠们,继续改良农具和武器;私塾的先生开始教孩子们算“军粮账”,说“每石粮食送到前线,就能多杀一个匈奴”;老秦人们自发组织起来,在城外开垦新的农田,说“要让士兵们回来时有新米吃”。
而此时的草原深处,冒顿正坐在王帐里,听着手下的汇报。当听说扶苏亲率大军北上时,他哈哈大笑:“一个亡国的公子,也敢来草原撒野?传令下去,让各部落的骑兵集结,本单于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他不知道,扶苏的中路军里,藏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五十个会说匈奴话的士兵,他们穿着匈奴人的衣服,混在沿途的部落里,悄悄打探消息。领头的正是小石头,他如今已是个老练的斥候,能在马背上睡熟,也能从马蹄印的深浅判断敌军的数量。
“冒顿把主力都调到了河阳郡以北的戈壁,想在那里设伏。”小石头带回的消息,被扶苏记在羊皮纸上,“他还让月氏部落的人守住西边的山口,不让咱们绕后。”
扶苏对着地图冷笑:“他以为咱们还像当年那样好骗?”他让人给孙大宝和孙健传信,约定在戈壁边缘的“野狼坡”会师,给冒顿来个反包围。
七日后,野狼坡。
冒顿的骑兵果然如预想的那样,冲进了预设的包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