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秋末的雨(2 / 2)
燕姬走到西坡时,孙健正指挥着人往坡上运石头。他们用的是苏小宝新做的“滚子车”,木头轮子裹着铁皮,推起来省力不少。见她来,孙健直起腰,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来得正好,帮着看看这田埂的坡度,你眼神好。”
燕姬走到坡边,用脚踩了踩刚垒好的石墙:“再往里收半尺,不然雨水大了容易冲垮。”她蹲下身,捡起块扁平的石头塞进石缝里,“这样结实。”
孙健照着她的法子试了试,果然稳当多了。“行啊,燕姬,”他咧嘴笑,“你这本事,不去当农官可惜了。”
“我还是喜欢织布坊。”燕姬也笑了,露出点难得的柔和,“看着线变成布,心里踏实。”
坡下传来吆喝声,是燕姬带来的那几个燕国汉子,抬着木料往这边走。他们刚来那会儿,还总惦记着“报仇复国”,现在却成了修梯田的好手,嘴里哼着阳安城的歌谣,比谁都起劲。
“你看老韩,”孙健指着领头的汉子,“以前是燕国的骑兵,现在挥锄头比挥马槊还溜,昨天还跟我说,想在坡下盖间房,娶个本地媳妇。”
燕姬望着老韩的背影,他的腰板挺得笔直,却不再是当年在战场上的紧绷,而是带着股过日子的舒展。她忽然觉得,所谓的“故国”,不一定非要用剑抢回来。能让这些燕国遗民,在这片土地上重新找到安稳,笑着活下去,或许才是对故国最好的交代。
雨停了,云缝里漏下点阳光,照在湿漉漉的坡地上,亮得晃眼。远处的炊烟又升起来了,混着泥土的腥气,格外好闻。孙健扛起锄头往回走,燕姬跟在旁边,手里还攥着块刚捡的扁平石头——她想回去,用这石头给织布坊的门搭个门槛。
“晚上吃啥?”孙健问。
“张婶说,要做荞麦面疙瘩,就着腌菜吃。”燕姬答。
“那得多盛点,”孙健摸了摸肚子,“今天干活多,饿。”
两人的笑声混在雨后的空气里,像坡上的溪水,清清爽爽,往远处流去。织布坊的妇人还在忙碌,孩子们的读书声还在继续,阳安城的日子,就像这雨后的梯田,被打理得整整齐齐,透着股勃勃的生机。
燕姬忽然明白,她找了这么久的“归宿”,不是哪一座宫墙,不是哪一片故国的土地,而是眼前这踏踏实实的日子——有田种,有布织,有身边这些能一起笑、一起扛的人。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以前只握过剑的手,现在沾着泥土,带着布的纹路,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力量。这双手,能织出流云般的布,能垒起结实的田埂,能托起属于自己的,也属于所有人的,安稳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