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夫君和神明,灾区见闻!(2 / 2)
唯独苦了随车队一同出发的朱橚。
他骑乘在马背上,一路昼夜兼程,几乎要将他的身体彻底拖垮。
好在河南已渐渐临近,这般苦熬的日子总算快要熬出头了。
朱橚的眼底深处,悄然闪过一抹阴冷的戾气。
朱允熥,我来报仇了!你就等着受死吧!
……
河南,驿站。
自朱允熥决定微服出巡到开始行动,一切都进行得迅疾无比。
朱允熥深谙一个道理,即从安全的角度考量,微服私访最关键之处便在于其出其不意,甚至不给消息走漏的时间,待“敌人”察觉之时,他已然安然归来。
当然,必要的护卫力量仍有必要,以防范任何不测发生。
朱允熥亲自挑选了二十余名精锐护卫,徐妙锦也精挑细选了八名女护卫。
这支由三十余人组成的队伍,很快便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皇帝的行辕,直奔灾区深处。
这个时代,社会结构不像后世那般高度原子化。
尤其是在遭受灾荒的年份,百姓们往往会抱团取暖,共渡难关。
即便踏上逃荒之路,一般也不是一家三五口人,而是亲朋好友,或同宗同族的数十人乃至数百人结伴而行。
因此,朱允熥他们这几十人的队伍,在夜色中穿行,也并不显得过于庞大,不会引人注目。
待到天色微亮时分,朱允熥一行人抵达了一处受灾百姓的安置点。
这里聚集了数以万计的百姓,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
然而,朱允熥触目所及,却只看到稀稀疏疏的几顶帐篷。
绝大多数百姓,就这样露天居住在泥泞的土地上。
他不由得眉头紧锁,语带不满道:“朝廷已经紧急调拨了一万顶帐篷,郑鸿渐和赵清直不是说,这些帐篷,都已全数发放给受灾百姓了吗?”
“为何眼前的这些百姓,却仍然全部露天而居呢?”
在以往的大明,救灾时根本不可能给百姓发放什么帐篷,国家也不具备这样的生产能力。
但时至今日,大明的工业化进程已初见成效。
凭借强大的纺织生产能力,再加上充足的资源供应,已经能够批量生产大量的帐篷。
这些帐篷,大部分是作为军需物资,配发给各地驻军的,旨在满足军队在行军作战时的需求。
不仅是作为正规部队的新军,就连由政务处管辖,受地方官府节制指挥的武丁,也获得了不少的配给。
此次河南遭遇水灾,大量百姓的房屋被毁,朱允熥立即下旨,从军队的战略储备仓库中调拨帐篷,用于搭建临时居所,供受灾民众栖身。
然而,当他亲临此地,看到灾区的百姓,却发现几乎没有一人住进了帐篷里。
这一幕瞬间让朱允熥怒火中烧。
徐妙锦和其他随从倒是面色如常,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
毕竟,在他们看来,灾民无处栖身,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乃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救灾嘛,最要紧的还是能给他们一口吃的,确保灾民不至于饿毙。
朱允熥走到一名席地而坐的中年男子面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轻声问道:“敢问这位老乡,朝廷可有给你们发放米粮?”
男子闻言,伸手指了指不远处那几顶稀疏的帐篷,道:“看到了吗?那里便是朝廷设立的粥厂,每天施粥两次,还算不错,虽然吃不太饱,但总归饿不死。”
他眼中浮起一丝满足,继续说道:“昨天,粥厂里还特意给每个灾民发放了一个白面馒头,说是皇后娘娘的恩赐呢。”
男子声音里满是感激,淳朴地讲述道:“皇后娘娘为了救济我们这些灾区百姓,甚至卖掉了自己珍爱的翡翠雕件,筹集了银两,专门给我们买白面馒头吃呢!”
他好奇地打量了朱允熥一行人一眼,猜测道:“你们是从外地来的吧?”
“来这里就来对了!”
“现在朝廷的政策好啊,只要到了这处安置点,就有稀饭吃,保证不会饿死。”
“也不用再拖家带口,远走他乡去乞讨了。”
朱允熥应了一声,又追问道:“你刚才说吃不太饱是什么意思?”
男子憨笑道:“这朝廷施的粥,总归是有限的。一天两顿,一顿一碗稀饭。”
“别说是咱们这样的精壮汉子,便是半大的小孩子,想要吃饱,也是不可能的。”
“但谁让咱们是灾民呢?”
“靠别人救济,不能要求太高。”
“能有一口吃的吊着命,饿不死,也就行了。”
朱允熥皱眉道:“可据我所知,自陛下登基,实施新政以来,粮食产量上升,各地官府的官仓里,都堆满了粮食。”
“洪水淹了老百姓的房屋,却淹不了官仓。”
“那就应该不缺粮食才对,怎么会还吃不饱呢?”
男子听了他这一番话,先是一愣,接着便大笑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