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米凯莱的算计!(1 / 2)
“两种货币按一定的币值绑定,以便双方的商人能够顺利展开贸易活动。”
朱棣说到这里时,语气微变,略带轻蔑地说道:“但恕我直言,欧罗巴绝大部分城邦和国家所发行的货币,在我看来与垃圾无异,毫无信誉可言。”
“思来想去,也只有威尼斯发行的杜卡特有资格与大明宝钞进行这样的互换。”
要让大明宝钞在欧罗巴毫无障碍的流通使用,与已经在欧罗巴广泛流通,拥有极高地位的杜卡特建立起绑定关系,无疑是最好也最快的方法。
不过,朱棣很清楚,虽然他刚才说的是“请求”“帮忙”,但这只是表示礼貌罢了,不能真的让对方以为自己是在求他,并以此来要挟他,于是,说完之后,朱棣马上又提出了新的条件。
“当然,如果威尼斯和大明签订货币互换协议,那么大明有必要对你们发行的杜卡特金币进行一定的监管。”
“你们必须向大明承诺,绝不滥发金币,也不得降低金币中的含金量。”
“这份货币互换协议可以约定互换的规模和年限,比如以三年或者五年为期,规模为一百万杜卡特或者更多,到了约定期限,再决定是否续签。”
“若是你们滥发杜卡特,我们大明有权停止货币互换协议。”
“同样,到了约定的时间,双方也可以重新审视这份协议,决定是否续签。”
朱棣语气平静的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米凯莱听他这般一说,已然是两眼放光。
如何维护杜卡特金币在欧罗巴地区的霸权货币地位,一直是威尼斯贵族们关注的重中之重,这直接决定了威尼斯的贸易和经济命脉。
身为威尼斯的总督,这亦是米凯莱肩上的重任。
虽然一直以来,杜卡特在欧罗巴地区的地位很高。
可说到底,威尼斯终究只是欧罗巴的一个城邦而已。
其人口总量连欧罗巴的百分之一都没有。
发行的货币,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靠欧罗巴繁荣的商贸和极高的信誉。
但只要威尼斯本身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军事力量,人口,经济总值等一系列的东西为后盾,那威尼斯发行的货币,能不能获得认可,就始终是一件需要花费极大精力去维护的事情。
永远都不能懈怠。
若是能和大明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无疑将极大地巩固杜卡特的地位。
米凯莱作为威尼斯总督,同时也是一名精明到骨子里的商人,在听完朱棣的提议后,立刻便意识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
利用大明在东方的巨大影响力,将杜卡特金币与大明宝钞进行绑定。
这其中的利益……米凯莱的内心瞬间掀起惊涛骇浪,手中的酒杯也因激动而开始剧烈晃动,杯中的酒水差点溢了出来。
但他很快就掩饰住了内心的激动,表面上恢复了平静,微笑道:“这真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提议,对我们双方都有着莫大的益处。”
米凯莱的语气迅速变化,神色凝重:“不过,这无疑也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我虽然是威尼斯的总督,却不能独断专行,这么重大的决定,还需要经过议会的审议和批准才行。
米凯莱道:“所以,我需要更多的细节。”
“比如,大明宝钞和杜卡特金币的互换币值,应该如何来决定呢?”
米凯莱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意,说话的内容却已然变了:“虽然大明宝钞在欧罗巴拥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备受许多人追捧,但您也知道,一旦将其作为一种货币大规模投入使用,这一切都将随之改变。”
“如果你们的要价过高,我们恐怕难以答应。”
朱棣心中暗骂,这家伙果然是个老狐狸。
刚才还在极力吹捧大明宝钞的收藏价值,现在一听到要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立刻就换了另一副嘴脸,开始打压价格了。
不过,这很正常。
米凯莱作为威尼斯的总督,如果连这点商业头脑和战略眼光都没有,那才真是咄咄怪事。
欧罗巴毕竟是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威尼斯的商业氛围更是浓厚,其商业文化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远超大明许多地区。
毕竟,华夏几千年的传统是“重农抑商”,振兴商业是朱允熥执政之后才推行的重大政策转变。
威尼斯则完全不同。
这是一个自建城之初就以商业立国的地区。
其他方面或许有所欠缺,但商人特有的精明与算计,早已融入每一个威尼斯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与生俱来的传承。
作为这座城市的总督,更不用多说。
“我们都是为了互惠互利。”朱棣笑道:“我当然不会让威尼斯吃亏,相反,只会给你们带来数不清的财富与利益。”
“至于双方货币币值的确定嘛,”朱棣稍作沉吟,继续说道:“我初来乍到,对杜卡特在这里的实际购买力尚不了解。”
“或许,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双方都认可的商品,通过它们在各自国家的价值,来确定货币的币值。”
米凯莱微微点头,道:“很不错的提议。”
他挥了挥手,令人拿来一件大明的青花白瓷瓶,道:“这是我家收藏的大明瓷器,不知道在你们大明,此物价值几何呢?”
虽然大明与欧罗巴此前一直没有直接的商贸往来,但却有间接的联系。
大明的瓷器,也通过商人贩卖到了欧罗巴。
只不过,任何一件瓷器,卖来欧罗巴,都经历了很多次转手。
在陆地上,它是通过胡商贩卖到中亚,再由其他商人贩至更远的西方,慢慢转运至欧罗巴。
在海上,则是先卖至南洋,再转至天竺,而后到波斯,再转而走由陆上的商人,贩卖至欧罗巴。
无论走哪一条路,中间往往都历经了十几年乃至更漫长的旅程。
由于数量稀少,在欧罗巴,一件来自东方古国的瓷器,通常能卖出极高的天价。
也只有米凯莱这样的欧罗巴顶级贵族,才会收藏这类价值连城的稀罕物。
寻常欧罗巴民众,根本就连见都从来没见过。
朱棣伸手拿起青花白瓷瓶,仔细看了看。
尽管他并不擅长鉴定珠宝古玩,但身为皇室之子,从小受到的教育自是相当不错的。
不擅长归不擅长,基本功底仍非寻常人能比。
朱棣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件元朝的青花白瓷瓶。
说起来,无论是宋还是元,对海外的贸易都采取鼓励的政策,与西方的交流十分频繁。
元朝的蒲家,便是专门经营海外贸易的大商人。
当年蒲寿庚以胡人之身,却在南宋担任泉州市舶司提举,通过发展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南宋首屈一指的大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