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577章 惩治不良之风!朱允熥的办法!

第577章 惩治不良之风!朱允熥的办法!(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江西、福建等地,此风更甚?

朱允熥眉头骤然一挑,眼神亦似是深邃几分。

此前探听司上陈的情报中,的确提到各地婚嫁攀比之弊。

但在当时的他看来,这不过是“饱暖思淫欲”的表现。

百姓温饱有余,便转而追逐所谓的体面与虚荣。

在某种意义上,这甚至还可视为自己治理天下的成果。

百姓能因吃饱穿暖而操心“面子”,也算盛世的景象。

若是连饭都吃不饱,谁又会关心这些呢?

故而,朱允熥当时只是付之一笑,将此当作民间趣谈,从未上心。

此刻再听王守廉的话,才明白原来事情并非那般简单。

眼下这股风气,已经不仅仅是“虚荣之病”,而是隐隐成了祸患。

“依爱卿之见,朝廷该当如何扭转此等不良风俗?”朱允熥目光灼然,紧追一问,又沉声道:“是否应当立法,明令禁止借嫁娶索要聘礼的行为?”

王守廉神色一肃,伏地答道:“陛下,臣以为,婚丧嫁娶,本属礼制。”

“百姓循礼而行,自有法度可依。”

“朝廷固然可倡导少要聘金,却不宜粗暴干涉,更不宜立法强行约束。”

“此事之解,在于大兴礼义,弘扬儒学,重教化而轻末利。”

“须使百姓懂得廉耻,明白道德之重,远高于金钱。”

“唯有如此,民间风俗方能悄然转变。”

他谈起这些来,口若悬河。

“陛下亲往孔庙致祭,正是关键所在。”

“此举可昭示天下,告诫百姓:钱财不过身外浮物,礼义道德方为根本。”

“至于那些唯利是图的商贾,朝廷必须有所抑制,不可任其铺张奢靡,争富斗阔。”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居其末。”

“唯有恢复本来的秩序,压低商人的地位,使其知晓财富不足为尊,道德文章方可传世,才能正源清流,荡尽世间浊气,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原来说来说去,不过是想把一切拉回原来的老路。

打着“整肃风气”的旗号,实则是对当前改革的抵触与否定。

朱允熥心头不由一沉,顿生失望。

这种思路,无异于削足适履。

只因出现弊端,便全盘抹杀、彻底禁止。

若照此逻辑,世上凡有风险之事皆该禁绝。

汽车可能撞死人,那便不要汽车。

工业革命带来思想震荡,令世人一切向“钱”看,索性一刀切,干脆堵死转型的道路。

这实在太过于荒谬。

要知道,大明的社会变革与工业浪潮,正是由他一手开创、亲自推行的。

怎会因区区弊病,便退缩止步?

若因惧怕风险便裹足不前,又如何能使大明在工业革命居先机,引领天下?

唯有不断突破,不断加速,方能始终站立潮头。

华夏便不会再有百年国耻,而是永远做世界的中心。

更别说,若是不改革,老百姓又会重新回到饿肚子的困境。

连饭都吃不饱,其他的就别谈了。

“朕知道了。”朱允熥神色淡然,只轻轻吐出四字,不曾呵斥,也不予辩驳。

自穿越至今,长时间执掌权柄,他已愈发明白何谓“帝王之术”。

身处高位,很多时候,最忌轻易表态。

仓促亮明立场,只会令自身陷入被动。

但不表态,并不代表没有立场。

事实上,世人皆知“新学”因他而兴,而“科学”更是由他亲自奠基、全力推行。

他这个皇帝的态度,从未模糊过。

王守廉身为山东巡按,封疆大吏,岂会对此一无所知?

他却偏偏选择逆着圣意进言,是想用“犯颜直谏”之名,借机博取声誉?

还是背后另有推手,借其之口与朝廷新政唱反调?

这一点,尚需细细查证。

眼下不急于表态,静观其变,让支持改革的势力出面争锋,才是上策。

王守廉的话音方落,李崇文便上前一步,反驳道:“王巡按,此言差矣。”

他向朱允熥恭敬拱手,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治国安邦,首要在于安民。”

“百姓安,则天下稳;百姓乱,则国无宁日。”

“所谓民以食为天,百姓吃得饱、穿得暖,才是最大的德政。”

“千载以降,未有一朝能如当今大明这般,让黎民百姓人人不愁温饱,这皆是圣上新政之功。”

李崇文语气坚定道:“至于由此衍生的些许弊病,相较于百姓衣食无忧,实在不足挂齿。”

“断不可因噎废食,只因有些小小弊端,便否定整个新政!”

王守廉连忙辩白:“陛下,臣绝无反对新政之意!”

“臣只是忧虑,若任由当下的浮华攀比,等诸多歪风邪气滋长,恐将日久生变,遗祸深远啊!”

再借王守廉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在皇帝面前公开说自己反对新政。

那无异于自掘坟墓。

王守廉能做的,只有打着“整肃风俗”的幌子,借机鼓吹恢复昔日的种种等级禁令。

譬如,不许商贾衣着绫罗绸缎,不许他们建宅修园,不许乘轿张扬……让这些人不管赚多少钱,都没有什么社会地位!

可朱允熥心中另有想法,绝不会采纳此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