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朕可伐不臣(1 / 2)
那笑容,恰似春日里百花竞放时最娇艳动人的花朵,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温暖。
仿佛能驱散世间所有的阴霾与寒冷,让人心生希望与力量。
紧接着,她的身姿微微前倾,动作优雅而庄重,犹如一只翩翩起舞的仙鹤。
在那光洁如镜、一尘不染的地面上缓缓地跪了下去,以一种最为虔诚、庄重的姿态,行了一个大礼。
这突如其来、毫无预兆的举动,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打破了殿内原本的氛围。
正在低声交谈的新皇和太上皇,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瞬间瞪大了双眼。
脸上的神情瞬间凝固,满是无法掩饰的震惊与诧异。
他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覃芊落,似乎想要从她的举动中探寻出背后的深意,却又一时之间难以理解她为何会在此时行此大礼。
覃芊落静静地跪在地上,脊背挺直得如同峻岭间的苍松,坚毅而不屈。
她的语气坚定而又诚恳,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她内心深处那炽热的熔炉中千锤百炼而出,掷地有声。
仿佛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臣叩谢陛下与太上皇的隆恩厚爱,只是此事,确是臣去最为妥当。
臣虽无通天彻地之能,却也粗通些趋吉避凶的法子,身边更有神兽相伴,或可护得自身周全。
其余同僚虽皆是栋梁之材,只是于应对边地变数而言,恐少了些臣这般的际遇与护持。
若贸然前往,臣实在忧心他们会身陷险境,平白折损。
此番前去,臣也只求仔细探查一番,或能窥得天灾根源的蛛丝马迹。
若能为此事寻得一线转机,便是臣的幸事了。因此,还望太上皇与陛下体恤臣的一片赤诚,恩准此行。”
皇上与太上皇不经意间视线相触,这短暂的对视,仿佛是平静湖面投入巨石,在两人心间激起千层浪。
千般滋味、万种思绪在其中翻涌奔腾,却又难以用言语清晰道明。
皇上的眼神里,既有对覃芊落一片赤诚与担当的深深感动,又有对当下局势复杂未知的忧虑。
那忧虑如阴霾般笼罩在她的眼眸深处。
太上皇的目光中,则蕴含着历经岁月沧桑沉淀的深沉,以及对国家未来走向的隐隐担忧。
他深知这局势的每一步抉择都关乎着昭宁国的兴衰荣辱。
只见皇上微微挺直如松的身躯,神色愈发凝重,仿佛整个天下的重量都压在她的肩头。
她深吸一口气,这口气仿佛要将内心的万千思绪暂时平复。
而后缓缓开口,声音在寂静的殿内回荡,却又在尾音处带着几分深沉的思虑。
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了内心反复的权衡与斟酌:“摄政王且先起身吧。
此事原非人力能定夺,若有周边小国敢存不臣之心,妄生事端。
朕自会整饬兵马,以正纲纪,绝不容许他们扰我疆土安宁。”
覃芊落如同一座坚毅的丰碑,依旧稳稳地直直跪在原地,身姿纹丝不动,仿佛时间在她身上停滞。
她的心,恰似一片翻涌的汪洋,无数思绪如汹涌的浪涛般相互碰撞、交织。
她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一幅画面:倘若周边小国因这场突如其来、如噩梦般的天灾而被点燃心中的愤懑之火。
进而不顾一切地发动暴动,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诚然,以昭宁国雄厚的国力,兴兵讨伐那些心怀不轨、妄图挑战昭宁国权威、犯上作乱之徒,并非难事。
昭宁国的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如同一头沉睡的雄狮。
一旦苏醒,必将展现出无可匹敌的力量,以雷霆之势镇压叛乱,彰显国法的威严,扞卫国家的尊严。
然而,这看似必然的胜利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危机。
这样的军事行动,无疑会在百姓心中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使得民心瞬间陷入惶惶不安的境地。
百姓们将如同惊弓之鸟,整日生活在恐惧与担忧之中,对未来充满绝望。
而皇上,作为万民敬仰的一国之君,其圣明的声名也必将因此受到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这不仅关乎皇上个人的威望,更关乎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犹如大厦之基石,一旦动摇,整座大厦都将面临倾塌的危险。
更为关键且让覃芊落深感不安的是,在她的心底,始终萦绕着一种如同跗骨之蛆般挥之不去的强烈预感。
这种预感,犹如黑暗中一双窥视的眼睛,让她不寒而栗。
她隐隐觉得,这场天灾并非简单的自然现象,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幕后精心布局,操控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