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电灯商行亏了,谁赚钱了?(2 / 2)
机械工程师为灯泡设计了生产线,将灯丝安装、灯泡封装、充气的工艺从手工制作改为半机械化生产,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三年之后,胡玄电灯泡的成本降低到20钱以下,零售价格调整为100钱,这宗生意才逐渐开始扭亏为盈。
巨额投入,忍受企业亏损三年,最终雨过天晴迎来盈利,建立了大秦最大的科技企业集团。这一案例成为长城大学工商系的经典案例,被无数次的分析。
彼时,担任工商系客座教授的许记大掌柜许拙,每次讲起这个案例都心生苦涩:在玄记灯泡厂不断亏损的早期,自己最终看不到这项事业的前途,将手中的许多股份转卖给赵芃蒙恬,最终错失了分享灯泡厂巨额分红的资格。
但是身为商人,许拙对此也有自己的解释:许记主要能力是销售网络,而不是制造,在玄记早期需要不断投入的时候,许记没有足够的资金继续支持这个吞金兽。而诚记、蒙恬靠着在南方白糖厂的收益、赵芃靠着在纺织品的垄断地位,都获得了充裕的资金,让他们有能力去赌这个灯泡厂的未来。
而且,诚记和蒙恬对灯泡的成本控制,了解更多,他们掌握的技术信息,能够估算出灯泡大规模生产以后,成本下降的程度,正因为他们了解够多,他们才有勇气去做这项投入。
电灯一定会进入千家万户,但是进入千家万户就一定能挣到钱吗?许记的知识不足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所以许记早早退出电灯厂,早早止损,也是了不起的商业智慧。
不只是许拙自己这样看,和许拙一样的老派商人,在分析这个项目的发展历程和先后信息之后,也是这样认为。觉得许拙掌柜壮士断腕,避免在未来三年被电灯厂占用太多资金、影响主业发展,实在是大商人的气派。
在最初几年,电灯是一项奢侈品。
那些安装电灯的技工,靠着商行给出的薪酬和奖金,加上入户安装收取主家的红包,很多小徒工也成为人人羡慕的能人,甚至有徒工靠着这份安装工作,在长安能娶妻纳妾,过着齐人之福的生活。
是的,光在电灯商行交钱,也不能保证你就装的上电灯。要给安装师傅塞红包,人家才肯把你家的线路计划往前提,要给安装师傅塞红包,人家才肯给你家里好好安装,确保灯泡闪亮、线路安全。
电灯商行的安装工,已经排在车船店脚牙五大恶人之后,成为长安城深受诟病的第六大恶人。
这个现象,电灯商行实际上是了解的,也试图予以约束,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只要安装电灯还是一项技术工作,只要电灯的价格还是500钱一只,只要电灯还是供不应求,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
还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到全社会的常识教育普及,对电力有更多了解,到电灯价格降低、电力价格降低、线路铺装普及,到了电灯公司不再自己聘雇安装人员,长安城每一个街区都有一位电工师傅的时候,这种现象才能得到缓解。
扶苏四年的年底,长安城最核心的话题就是淮阴侯韩信的婚礼盛况,和玄记电灯商行的服务。长安城的千家万户都一遍一遍在讨论这些事情,讨论我们小康之家何时能安装上一盏电灯。
对皇帝扶苏来说,这一年的冬季,在桂林县投资已经开始得到了回报。白如雪的白砂糖送到宫中,各种糖渍果子和甜点心已经成为宫廷生活的一部分,内库和国库都开始充盈起来。皇帝觉得,自己现在也开始算是一个富裕的人了,吃豆花,都可以一碗甜的一碗咸的,而无需担忧臣下劝谏说皇帝嗜好甜食是生活奢侈了。
大秦右相张苍看着国库充盈,也开始放松了心情,觉得一个盛世要来了。海晏河清,四夷宾服,身为大秦的丞相,这是无上的荣耀啊!
这个时候,匈奴使臣带着冒顿单于的信,来到了长安。
----
陪伴大家八个月的这本《大秦工业革命》第六卷结束,第七卷《长鞭》今日开始连载。请继续加书架、追更、书评、加粉丝关注!
——九指神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