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复兴十年(2 / 2)
隔日,更赠送了厚礼到几个府邸。都是双份。
送到淮阴侯府和巩侯府的礼物各自还有一份《黑国全览图》。自是别有一番心思。
这份全览图当然也呈送到未央宫和铁道部长蒙恬府中。
数日后,赵芃乘坐长公主专列包厢,离开长安,回到西海城。
除了宴席上和张诚相见之外,赵芃再未与张诚在长安相见。
赵芃离开长安后,皇帝亲自册封丞相张苍为北平侯,奖励其十年服务朝廷之功。
赵尧上表请辞告老,宫中允准,封曹参之子曹茁为御史大夫。
曹参降汉以后,曹茁就被送入宫中,担任皇帝扶苏的执戟郎中和中大夫,在皇帝身边担任侍从。这固然显示了皇帝对曹参的格外看重,也不无令其子在宫中为质子的意味,如今曹参年迈,留在长安养老,皇帝此时给曹茁安排了御史大夫的职位,也算是对曹参的一个交代。
汉齐王刘肥已经于数年之前在长安去世,刘肥在长安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大秦当初承诺不没收他的财产,保障他的生命,这条承诺算是兑现。曹参亲眼见到这个外甥在大秦安享天年,也算是亲眼验证了扶苏朝廷信守承诺。
以曹茁的年龄和能力,本不足以担任御史大夫这个职位。但是一来有身后的家世背景,二来在御前当差多年,这两个理由已经足够,第三则是皇帝需要的就是一个年轻、能力偏弱的御史大夫来管理御史府,说白了,御史府的运作,主要还是依靠那些侍御史,御史大夫的职责更多是管理御史大夫,皇帝已经厌倦了御史府胡乱攀咬的作风,放一个曹茁在这里,可以更好的直接管理御史府。
前左丞相萧何,在一个凄苦的秋日,不声不响的死在了咸阳的府邸,皇帝感念萧何服务皇朝多年,依照丞相礼仪为其发丧,并派人慰问了丞相夫人阿同。萧何的儿子被封了五大夫的爵位,算是有一份皇粮可吃,却并没有给安排具体的职务。
萧何下葬的时候,来自国史馆、功夫林的一些汉臣也曾前去参与葬礼。丞相张苍亲自致祭,巩侯也曾经上门吊唁。
但是淮阴侯韩信并没有前往。
不过韩信还是派夏侯灶以子侄身份前往吊唁。
萧何韩信的恩怨纠葛,就此画上了句号。
楚汉时代的大风云,在汉朝覆灭之后十年,基本上渐渐隐入了历史的帷幕。
一些人死去,很多人老去。
那一段波澜壮阔,此后以话本、戏剧和绘画的形式,无数次出现在后世的历史中。但是在秦皇扶苏复兴十年,这些风云只是凄凉的结束,无声无息。
一周多以后,回到西海城的长公主赵芃,亲自率2万秦军横扫欧洲北方平原地区,将这一地区信奉蛮神奥丁、使用人祭的蛮族进行一次大清洗,随军的儒士在欧洲北方平原传播儒家文化,讲授孝经、礼记,设立小学,普及文化知识。
这一场北欧的征战,秦军以数量上和技术上的双重碾压,赢得毫无波澜、毫无悬念。强大的秦军和强大丰富的秦文化,如水银泻地,清洗了这一地区愚蛮的文化。
大秦扶苏复兴十年,整个世界安详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