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集装箱和积木(1 / 2)
现在流行新城市建设。
旧有的郡县,都是自然人口形成聚落,逐渐发展成为乡村、城镇。或者出于军事和政治的考虑,在关隘之地建起新的堡垒。
但是自从张诚建立起巩邑来以后,这种工业为核心的新城市规划逐渐出现并且成熟。巩邑就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商业城市。夷州的钢城也是这样一个新兴的工业之城。
完全靠工业生产,一样能创造巨大财富,能容纳几万人乃至十万人以上的人口。自己可以不耕作不搞粮食生产,用工业利润向周边购买粮食,也能维持城市运转。
甚至如夷州钢城这样的城市,粮食全靠万里之外运来,甚至工人和城市人口也全靠跨海而来,运转一段时间以后,看起来发展也相当协调。
而如果夷州钢城这样恶劣的环境能够建城成功,那么在大秦本土的新兴工业城,自然也能成功。只不过最初的规划和投资都相当繁重罢了。
城阳(青岛)就成了这样一座海港之城。围绕着港口,兴建起来造船、炼钢、木器等工业集群,一年计划生产三百条各式大船,为大秦海运和海上力量提供充分支撑。
一种平底扩面的大型船只特别受欢迎,这种船甲板开阔,可以轻易堆叠各种散货。海运的成本非常低,几乎就只是船上烧煤的成本,就能把无数货物从南方运到北方,或者从大秦运往夷州。
据说是由巩侯长女张小花设计的一种巨型铁皮箱子,也成为码头上最常见的载具。这种箱子长达六丈。高一丈宽一丈。箱体用起楞铁皮构成。箱体四角支架可以插在另一个箱子顶部的对应孔洞中,就能层叠码放而相当稳固。
据说这个箱子是巩侯女儿日常研究纸板厂生产的瓦楞纸板,向兄长张启明请教瓦楞结构受力特点,得到的启发。钢板压成瓦楞结构,哪怕是薄铁皮也能非常坚固。张小花在父亲的指导下,确定了这种钢铁箱体的最终尺寸——这个尺寸的箱体,在货运汽车底盘上直接可以拉起来就走。在火车上可以成排码放在车厢底盘上。
箱子后面有两扇门,用钢条制作成锁具,可以非常有效的封住箱体内装置的一切。
这种箱子设计成功,赵杏儿给了女儿一笔钱,让她自己去钢铁厂找人下订单打样试验样品效果。成品的钢箱,让从事物流行业的人相当震惊。
这款箱子在大秦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因为专利申请人来自大秦最聪明的巩侯家族,这款箱子的专利筛查、比对相当迅速,半个多月,专利局就完成了实审,并迅速批准了专利。
这份专利卖给了李灵。在城阳港、番禺港和钢城港的炼钢厂,现在都在大量生产这种箱子。
这种箱子,由巩侯亲自命名,曰集装箱。名字一听就能知道这种箱子的用途,现在这种集装箱,已经成为海上运输的一个标准工具,海运收取运费的时候,现在甚至都不需要使用“斤”这个单位,而是用了“集装箱\/里”这样的单位来作为运费计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