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35章 永平十年

第535章 永平十年(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535章永平十年

河水继续向著低处游去,

或融入江湖,或流入大海。

而时间也隨著中原的东流之水,向著更远的方向走去。

河水还有流淌的尽头,

脚下的道路还有弯曲迴环的时候,

但时间却是一去不復还的。

““..真是想不到,王景竟然被徵辟了。”

“这样也好,免得你继续尾隨他在屁股后面,浪费口水和精力。”

当浓烈的夏日高高掛起,三伏天晒得人流干了汗,水露出了底时,

何博遇见了一脸喜气的王延世这条锦鲤兼青蛙兼应急食品在数年的辛苦后,终於通过大汉天子有形的大手,把游走於家和远方之间的王景一把抓去,顷刻炼化了一春末夏初的时候,

主管全国水利兴修的司空向皇帝送上了这些年梳理周边河道,平息水患的工作报告。

结果並没有让皇帝感到高兴对文书內容极为敏锐,可以从无数封奏疏的字里行间,分析出许多问题的皇帝针对其中暗含的钱粮消耗,提出了质疑。

更重要的是,

钱出去了,

成果却是平平。

这使得皇帝一怒之下,加强了对各级官员的考察。

司空属下一些仗著自己只负责匠造水利、修城墙,不常受皇帝注视,却能凭藉工程便利,经手大量钱粮的官员,因此被查了出来,腾出了位置。

皇帝隨后又对战战兢兢的司空提出要求,让他去寻访合適的人才。

於是,

在洛阳城中颇有“孝顺”之名,又善於数算、度量,还有地方行走经歷的王景,便被司空一纸政令,召为属官。

虽然品级並不高,

身处洛阳这种龙蛇混杂之地,更是只能做个谨小慎微的打工人,生怕带著司空魔下的土木大队打灰时,掉下来的砖头砸到某个路过的贵人可比起王景那高高兴兴,携妻带子来到洛阳,却连官服都没能穿上,直接病死的父亲,还是要好很多的。

只是王景並没有父亲那样的志向,对打灰基建的热情也远不如王延世这位前辈,

何况他的祖母日益老迈,已是离不开后辈赡养的年纪,他怎么能把精力放到其他事情呢

但他的祖母却说:

“我知道你不想为官的原因。”

“但朝廷的任命已经下达,这是不容拒绝的。”

徵辟,

是朝廷从民间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

而拒绝徵辟,

则是一些土人用来增长自己名望,彰显清高姿態的常见手段。

当年王景父亲以乐浪郡豪强的身份受到徵辟时,也是推辞谦让了几番,才动身渡海而来的。

可如今,

生长在洛阳的王景远离故乡,哪有门阀可依

朝廷对乐浪郡的控制也日益强大,哪里还需要对一群海东偏僻之地的士人,摆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態度

因此,

“踩著朝廷脸面来为自己博取名望”这件事,

不是王景这个低级士族出身的小子可以触碰的。

“而且你刚刚就任,想来不会安排去做大事细思下来,也就是去替和尚们修建洛阳这边的寺庙罢了。”

沙门传入中原,已经有很多年了。

时至今日,

皇帝对其也有了些许的好奇,便下令从长安请来法师,用白马拉来经书,並於洛阳修建寺院。

这是今年的热闹事。

老迈的老夫人听说这件事后,还时常撑著拐杖,跟另外的老头老太太去那里看尘土飞扬。

只是老人也没想到,

自己还有机会看到孙儿在其中挥洒青春的汗水。

王景对此也没有办法,只能接了祖母的安慰,去司空署衙报导,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土木人。

王延世在当天,还专门去送他。

虽然没能从王景那儿得到一个眼神,但王延世还是很高兴。

“你就这样篤定,他以后会印证你的期待吗”何博这样询问王延世。

王延世就说,“王景是个很诚恳认真的人。

“如果重担压到了他的身上,即便他心中不愿意,也会想办法去解决。”

当然,

若担子没有主动找到他,王景也不会主动去接触。

天底下有多少人会閒著没事,去给自己增添压力呢

“他的能力很出眾,又有这样的性子,得到皇帝的注视,然后委以重任,也是可以预见的。”

皇帝是个很有严格的君主,对群臣的管控从未放鬆。

王景若在洛阳司空的魔下做事,並拥有了一定的成绩,又怎么可能逃脱他的拔擢呢

何博听到他这样说,便为王景的未来感慨起来,“果然劝说比不上强权啊。”

锦鲤的嘴皮子都快磨没了,

皇帝一个命令就让王景去乖乖发挥自己能力去了。

再联想到世间许多的纠纷,最后的结果往往也是打出暴力一拳,

这真理便显得愈发鲜明了。

“新夏那边也是这样呢。”

何博想起这两年隋国的变化,又忍不住露出微笑,“鞭子还是很有效用的。”

在隨坚登基为帝后,便按照自己的想法,在道衍等臣子的辅佐下,对国家展开了改革几年內,新政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懒散惯了的新夏人迎来了他们不畏惧天地的火热、性情坚毅的君父,並在他挥下的长鞭之下,哭著喊著要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力量。

不过,

一直关注隋国的商君,还是没有对继承了自己理念,甚至在君臣相知相遇之事上,復刻了自己和秦孝公经歷的隨坚、道衍,表示认可。

他说:

“只是鞭策百姓,这能有多大的用处呢”

即便有效一时,也得不到长久。

要么用革新的方式,让下层获得足够的利益,令之成长壮大,与君主一同夹击腐朽落后的中间肉食者。

要么便一视同仁,用强权去折腾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让大家一起炸成爆竹。

“隋国的革新还是太浅显了,杞国给予隋国的压力,也没到非革新不可的地步。”

战国之时,列国爭雄。

谁会是我的朋友

谁会是我的敌人

这是永远得不到保障的。

为了防止自己被竞爭对手做掉,不论哪个国家,都只能卷生卷死。

秦国虽然在当时有西域这条后路,可中原的大好河山近在眼前,谁愿意退到西域吃风喝沙呢

不革新的国家会变成革新后国家的资粮:

革新不够的国家会被革新深入的国家兼併。

而隋国呢

在新的皇帝改变政策,放弃原本的无为清谈路线,走上激进有为的道路后,德寧城中的肉食者,还有不少宣扬“北失南补”的。

杞国因其出身血统,对“诸夏”抱有著十足狂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