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38章:窦氏

第538章:窦氏(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想不到还真让刘荆那家伙说准了一点。”

“如今的皇帝的确不怎么认同刘庄的严格。”

“不过在其他方面,倒是没有违背自己的父亲。”

当天下的年号改为“建初”之后,

一些旁观着天下局势的死鬼在暗中说道。

汉明帝刘庄,

在无数百姓看来,尤其是关东人眼中,是一位绝对的明君。

毕竟猛猛掏兜,就为了把黄河治好这件事,已经足以让民众对之歌功颂德了。

更不用说他御下严肃,时常对臣子表示:

治乱世要用重典,

治盛世更是要用重典!

作为后继守业之君,若觉得其功已毕,其势已成,就要躺下享受美好生活,

那只会让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以至于王朝在其之后,走上盛极而衰的道路。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求!

这让明帝麾下的臣子们苦不堪言。

他们也想学着前人先辈,理直气壮的说出“我的苦,祖宗已经替我受过了,我应该享受富贵”这样的话。

但他们不敢。

因为明帝真的会对这些二代三代挥出铁拳,强迫他们“时刻体悟先人创业之苦”。

而这样的苦涩,

继位的新帝也有所品味。

毕竟明帝对臣子都调教严格,又怎么可能放过自己的继承人呢?

新帝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安排了沉重的课业,学习各种知识,并要前往地方联系现实,学以致用。

抚养他的太后马氏见了,曾向明帝问道,“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伤他了?”

小小年纪,卷成这样,看上去还没有她宫里养的小猫有活力。

结果明帝告诉她,“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过来的。”

“何况他日后要做万民之主,一时不慎,就会为百姓带来灾祸……如此岂能不慎重?”

马氏听了,便不再想着为孩子减负,只按照明帝的意思,跟着一块鸡起了娃娃。

嗯,

对马氏而言,

她的丈夫是顶天立地的贤能君王,

他说的肯定不会有错!

再者,作为明帝的子嗣,总不能父亲做得,儿子做不得吧?

由此,

新帝刘炟在继位之前,便感受到了为国之主的莫大压力。

等好不容易坐上了皇位,他便忍不住大大松了口气,宣布对先帝的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

作为精心培养的继承人,

刘炟的智慧和能力,并不缺乏。

在大是大非之上,他坚定的和父亲站在一起。

但对盛世之下,还要维持一副紧绷姿态,仿佛随时就要去战天斗地这件事……

还是放松一些吧。

刘炟抚摸着一把地方进贡而来的宝弓,对自己的母亲马氏说:

“人与事,和这把弓有什么区别呢?”

“放松了会不能射出箭矢,但一味紧绷,也会使得弓身断裂。”

“秦朝的灭亡,也是有这等原因存在的。”

“当年元帝也是这样想的。”

马氏并非无智之女,她当即指出这一点的弊端。

而元帝之后的汉家天下变成了什么模样?

只能说那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好在刘炟淡淡一笑,并不因母亲含蓄的反对感到苦恼。

他说:

“元帝岂能与我相比?”

前者的仁慈柔弱,以儒术治国,是不明国情的,是读经典读傻了的。

而他的重儒和宽仁,却是有底线、有规划的。

“松弛自当有度,儿子如何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母亲放心就好!”

当今天下大治,

内部期盼着享受盛世到来的快乐,

外部也因西域的收复、燕国的衰败,而得以舒缓兵力。

朝廷只需要迁移足够的人口前往帝国的边疆屯田助守就好。

至于其他的,

像班超那样的将领,自然不会让皇帝有烦恼的机会。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军功获取地位的机会逐渐减少,

世家大族再想维持自己超然的格调,除却钻朝廷空子在地方跑马圈地,获得实际上的利益之外,

还需要依赖对诸多儒家典籍的注解,掌握释经权,为自己培养大量的追随者,以求面子上鲜艳明亮,用良好的名声,足够的知识,让家族得到更加长久稳固的传承。

齐地的孔家,

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暴露真面目,篡登大位前的王莽,

不更是此道高人吗?

后世种种之事,

也证明了在天下太平之时,掌握话语权,让说话声音大到压过他人,的确可以获得许多利益。

以至于时代流转,王朝倒了又兴,经学家们还能利用手中的笔杆子,以“圣人之言”为刀剑,做太多太多的事。

可惜,

在他们动手攫取这样的力量之前,明帝就注意到了这方面。

天下人的口舌,是不可能真正得到管控的。

有些话,

该说还是会有人说的。

因此,

明帝没有做什么“防民之口”的事,只是手握经书,在处理国政之余,对那些出身高门文士之家的臣子发出辩经的号召:

“来!”

“战!”

随后,他便以超然的才智,取得了这场争斗的胜利。

皇帝成为了天底下最为著名、最为出色、最受尊崇的儒学大师。

即便是孔孟的后人,也不能分散其一二光辉。

这是他们虽饱受明帝调教,最后却没办法用史册上的“微言大义”,来抹黑这位君主的主要原因。

而刘炟虽没有父亲那样的才智和手段,却也熟读经典。

他有意招揽一些能言善辩的学士,召开一场盛大的论道,然后将诸多典籍的“解释权”,牢固的握在手中。

如此,

世家大族内里要仰仗朝廷,外在也要仰仗朝廷,

这才是全然的盛世。

见到皇帝这样信誓旦旦,太后马氏便说,“这样也好。”

“只要你能不辜负先帝的期望,我便不会成为羁绊你手脚的恶人。”

对于提拔自家亲属成为外戚,马氏一向没什么兴趣。

而先帝在时,

那不论亲疏远***等管理调教所有人的严格,也让马氏子弟完全没有上场表演才艺的可能。

这给予了刘炟更加广阔的执政空间。

“可惜西海正值战乱,那里的学者不能远行来到洛阳,参与日后论道的典礼。”

“不然的话,昔日编修《文典》的盛况,便能在朕治下重现了!”

同召集而来的学士们提及此事时,皇帝还有些遗憾的说道。

好在,

这只是一件小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