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51章 张衡

第551章 张衡(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551章张衡

“当真是盛世之景!”

永元七年,

年仅十七,正式驾驭天下的刘肇用三年的时光,將朝局抚平,內外梳理。

宇內承平,四海昌盛。

而洛阳这座位於天下之中的都城,也隨著九州的繁华,从而更进一步,处处张灯结彩。

这让刚刚来到洛阳求学的张衡发出惊嘆,目光打量著周边人物,只觉眼繚乱,不可一日看尽。

好在他如今才十七岁,太学读书的生涯刚刚开始,还有的是时间。

整顿好后,

张衡便拿著结识的友人书信,前去拜访自己心中嚮往多年的偶像王景——

他是南阳郡人,其故乡虽距离黄河主干遥远,却因水流交织,也多生水患。

而在黄河恢復平静后,

王景的才能得到了毫无疑问的彰显,秉持著“人才必须得到任用”的原则,明帝便屡拜其为地方长官,让他去各地发光发热。

除去在家为祖母养老、送终、守孝的那几年,王景基本上没有在洛阳停留过多久。

黄河以南,那因气候而多生水热之灾的江淮地区,也凭此承受了王景的许多恩泽。

张衡因此自幼听闻过王景的事跡,也见过后者路过南阳时,隨手指点当地官吏修缮出来的水利。

坚固又好用,

哪怕偶尔旱涝,也没有出过一点问题。

受到这样的影响,

张衡在诵读诸子经典之外,也跟著研究起了算数、周易这些东西。

自然而然的,

这些受到鬼神祝福的知识,也会让张衡受到鬼神的注意。

毕竟知识逐人。

“……我就知道,时隔这么多年,这傢伙也不会放过我!”

已然年近七十的王景得到后生拜访的消息,又见过张衡手里的书信,便忍不住发出一声嘆息。

张衡顿时好奇起来。

他迟疑的问道:

“您跟何生那边,有什么恩怨吗”

看年纪,

张衡不觉得自己结识的友人,会同为官多年,被明、章二帝视为上好牛马的王景存在什么交集。

相差实在太大了。

所以当声称自己近来承受“丧子之痛”,要去很远的地方为之收敛尸骨的何博將书信交给他时,

张衡只当这是对方长辈与王景有故交。

如今看前辈的反应,

倒像是直接针对那位友人的。

这可真是奇怪。

王景也不跟他解释。

反正等面前的小子死后,自然会知道自己的意思。

他只是含糊的回道:

“我就是因为那姓何的,才沦落至此的!”

说罢,

王景伸出老手,揉了揉自己的老腰。

他本意不想为官,

奈何才华过於出眾,根本无法在人群中躲藏,这才被明帝抓娃娃似的提溜了出来。

偏偏在性格上,又有些將事情圆满完成的认真固执,以至於为大汉当牛做马了多年,前几年才利用竇氏引起的风波,找到藉口辞官,在洛阳老宅中享受平静清閒的晚年时光。

唉,

要是当年黄河没有决堤还多好

要是当年王延世直接把大河治成了该多好

要是自己没有在登上齐鲁之地上,对著泛滥的洪水发出感慨,从而引得那纠缠之缘降临该多好

感受著常年劳累导致的腰痛,王景心中的怨念缓缓浮现在了脸上。

张衡心中的疑惑仍旧没有解开,甚至还因为前辈的话语,变得更加浓郁。

但他的理智让他不要多嘴,赶紧转移话题。

於是张衡从包裹中取出两本厚重的书册,將之堆到了王景面前,並对他说道:

“这是何生托我给你带来的礼物,他说你见到这书,心里一定会感到欢喜的!”

王景接过来一看,发现一本叫做《天工开物》,一本叫做《明物》。

他翻了翻,便又知道前者记录的是从古至今的匠造之物,用不同的章目,以时间的顺序將之排列齐整,辅以图画,令人一见便能知其脉络,明其形態作用。

至於后者,

则取韩非子思想中的“明法”之意,以为明確万物运行道理之书,正好与《天工开物》互相佐证。

所谓“明法”,明確法度並使民知之、总结律令以使民用之。

而王景眼中的《明物》,自然也是如此。

“他还算有些用处,知道编修这样的书出来惠泽民眾和国家。”

又念叨起了张衡不怎么明白的话,王老头取出一副眼镜,开始看书。

注意到张衡好奇的目光,王景就指著眼镜说,“这是你口中的何生送我的礼物。”

“我年纪大了,看东西有些不清楚,所以需要它。”

“如果你看过墨家的经典或者这本《明物》,就能明了其中缘由。”

两片目镜是使唤了他多年的明帝、章帝亲手磨成的,

镜框则是王延世搓制的。

至於何博

他负责监工,並將製作眼镜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张衡瞭然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家的藏书还是蛮多的,人也不愚钝。

只是第一次见到“眼镜”,难免会多盯两眼。

隨后,他脑海中又想起友人先前拿来跟他一块摆弄研究的各种器物,思绪便忍不住飘远。

直到王景摘了眼镜,將书合拢,开口说道:

“是好东西,我当年的心血交给他,还是没有被浪费的。”

王景精通许多知识,也喜欢在为官劳累时,將心里的想法、总结出的经验写成文字,以为放鬆。

只是过分的忙碌,让他没空將那些零零散散的笔记,整理成书册。

好在何博对此伸出了援手,表示王景没空,他可以帮忙。

反正他一直很閒。

正好,

在上帝心里,也一直有著將当今之世的技术总结起来,再阐明其中道理的想法。

阴间的死鬼们固然能够满足上帝的要求,但涉及科技这种与现实紧密联繫的事,总不好像先前的《杂说》,如今的《世说新语》一样,凭空冒出来。

故事是可以编的,

思想是可以清灵飘忽的,

但做的事总要有痕跡,再精妙的科技也总要有积累。

哪有一点根基都没有,突然於荒山野岭之间,刷新出一片高科技成果的

火力连铜都烧不融,转头就能大炼钢铁

所谓空中楼阁,镜中水月,不外如是。

更何况理论学派,可以因一人而成,技术却不能如此。

上帝既然没有庇护天地四方,令其享有绝对的风调雨顺,將天下万民视为襁褓中嗷嗷待哺,不可以离开大人的婴儿,自然也不会把这些需要时间积累,需要用心验证改进,需要先人后辈传承的智慧结晶,直接扔到人群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