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永元十二年(1 / 2)
第558章永元十二年
永元一十二年,
皇帝在经历了些许的铺垫后,开始推广格物之学。
世人对此很是惊讶,靠解读经典获得富贵的经学家们,蠢蠢欲动的想要说些反对的话。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
格物之学只是“技”,而他们所学所知的乃是“道”,二者之间,并没有额外的矛盾与冲突。
但这这件事情,到底是跟学问有关,跟话语权有关的。
先前的天子利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将释经权收为朝廷所有,本就让天下的儒生们感到不满。
如今天子要在这样的基础上,从上而下,由“道”至“技”的展开新的改变,不免让经学家们担心起自己的未来。
所以他们想要杠上一杠,试探下皇帝的态度。
万一还能把释经权撕扯下来一点,重新化为自家的特权呢
可惜,
这样的波澜还没来得及掀起,让漂浮于水面上的船只生出几分荡漾,皇帝的新命令便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
在前脚宣布,要给太学生们增添几本格物之书后,
皇帝又下旨,要按照地方人口来确定举孝廉的数量。
在此之前,
大汉举孝廉多以郡国为基本,令当地长官各自推举。
然而九州郡国之中,自有户口多寡之分。
人口少的郡国举孝廉一名,
人口多的郡国仍举孝廉一名,
相较之下,难免有不公平的意味在。
皇帝为了展示自己的求才之心,同时也为了让天下苦读五经多年的儒生减少对格物的抵抗,便宣布以二十万人为基础,多者多举,少者少举。
若有郡国人口连二十万的标准都达不到,那便延长推举的时间,改一年一举为两年或者三年一举。
而对于人口更加稀少的边境之郡,皇帝则更施以宽容,只以十万为基,其余同上。
虽然总数还是很少,但对比起以前,到底是放宽了一些。
边境偏远之地更是因皇帝的仁慈,对之称赞连连。
除此之外,
皇帝还下令针对各地孝廉、太学生们展开分科考试。
前者有常规旧制可循,
毕竟皇帝也不会蠢货,地方推举谁便任用谁。
在授予孝廉官职之前,考察才学禀性,是必然的道理。
如今不过是划分的更加细致,考察的更为严格罢了。
而对太学生们,则是将今汉原本两年一考的制度,改为半年一考,五经格物,不会放过其中一门。
等其人结束学业之时,朝廷则会根据对方总体成绩,决定是否授官。
若三次考核不通过,则要除其学籍,遣回家去。
这让某些凭借家世先祖入学,只想混个学历的学子哀叹连连。
其中几个认识张衡的,还专门跑到他家中哭诉:
“你已经有了前程,为什么还要祸害我们呢!”
真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替死鬼要抓是吧
投身土木工作没多久,便已经被太阳晒出满脸火热的张衡对此只是摸了摸脑袋,不敢吱声。
他也没想到,
只是在拜见天子时,说了些有关太学风气懒散怠惰的话语,便引来天子如此铁腕的整顿。
不过这样也好,
自章帝白虎观辩经收权之后,自认天下学问皆以朝廷为首,难免放松了对太学的关注。
及至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氏子弟狂野放纵,更使得太学风气败坏,师生中多有钻营苟且而疏忽学问者。
如今加强管理,纠正风气,还不至于败坏太学这座为国储才的学府的名声。
而皇帝的强硬推行,更是让太学生在之后不敢再发怨言。
他们只能含着泪读更多的书,做更多的题,在一场场考试中卷了又卷。
当然,
这样的苦难,
仁慈的皇帝不会强加同样在太学读书的留学生们身上。
像匈奴、乌桓等头人首领之子,仍旧可以延续先前的习惯,畅读诸子的文章,探究其中的义理。
考试也只需要在结业之时,参加一次即可。
反正在将蛮夷教化成人,完全熔炼为诸夏的资粮前,他们还是多学点道德典籍吧。
何博听说了他的举动,也忍不住咋舌起来。
他对西门豹说道,“希望他不是真的第二个晋悼公吧!”
虽然鬼神可以通过窥探人体内的生机,来推测其寿数。
可有些病症来的又急又猛,既超乎凡人的预料,也会让鬼神感到无奈。
天底下这么多生灵,
前脚活蹦乱跳,后脚嘎嘣就死的,也不在少数。
只能说世事无常,自然总喜欢给人开玩笑。
西门大夫则回道,“刘肇的祖先们最近可是常为之祈祷,祝愿其长寿的呢!”
治国至今,
刘肇的才能已经显露无疑,
他经历了后宫朝堂的诡谲,却仍愿意用堂皇大道来对待治下的子民,用清醒的头脑来为中原规划未来,更是让其祖先赞不绝口。
曾被父祖嫌弃“轻易处置立储之事”的章帝刘炟,更是挺直了腰板,声称自己比祖父的眼光还要长远,决心还要坚定——
哼,
刘肇三岁的时候,他就一眼断定这个孩子未来不凡,
哪里像祖父那样,废立太子要权衡数年光阴,在两个女人与其家族之间徘徊。
“他怎么这么勇”
当时瞧着刚刚发完豪言壮语,随后便被闻讯赶来的父亲镇压的章帝,上帝还十分疑惑。
好在有热心肠的刘老三解释道,“跟窦氏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气的脑子都快没了。”
生前做过皇帝的刘炟,怎么受得住后宫女子的气
对梁宋两位贵人,他是有愧疚的,自然不敢多说什么。
可窦氏生前的风光,皆源于自己。
章帝如何能忍受对方锋利的言辞呢
何博听了,便更惊讶了。
他询问刘老三,“我这个上帝都不清楚他们家里的事,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刘老三于是叹息一声,“无聊嘛!”
他去凑嬴秦先君的热闹,会被经验丰富的始皇帝用竹竿直接从墙上挑下来;
去看新夏两朝先帝们的乐子,也会被开创太平道的大贤良师率领渠帅们镇压。
如此,
他就只能从子孙后代这边,打发下时间了。
“村口的猫狗大战你这就看腻味了”
“别提了!”
“嬴沣那老小子心偏得很!”
“说好不插手这场恩怨,结果每次看到自己养的肥猫落了下风,就要抄起棍子去帮忙……”
那姿态可像极了始皇帝戳自己时的样子!
搞得汉太祖看狗打架的心思也淡了下去。
上帝便“哦”了一声,安慰刘老三说,“没关系,我是能到处跑的。”
生性豁达的汉太祖一下子都给他整无语了。
何博看到对方惊讶的样子,哈哈大笑两声,随后溜走了。
现在跟西门豹说起刘肇的事,他回忆了一番今汉诸帝的期待后,只笑着说道,“若祈祷有用,诸夏就得变成身毒人那样子喽!”
天底下谁跟身毒人比修行啊
那可是能用种姓制畅爽数千年的存在。
西门豹却摇了摇头说,“也有可能是殷商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