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中篇小说集世间百态 > 第40章 《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手足缠蛇——麻绳化蛇缠肢

第40章 《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手足缠蛇——麻绳化蛇缠肢(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张仲景教我治痈疽肿瘤》手足缠蛇——麻绳化蛇缠肢成疽,当归四逆汤灸阳池解缠案

在那如梦似幻、神秘深邃的时空漩涡之中,命运的丝线悄然交织,将我不可思议地卷入了遥远的汉朝。这是一个医学宛如破土新芽,正于蒙昧中执着探索的古老纪元。而我,何其有幸,得以拜入医圣张仲景的门下,自此追随他的脚步,沉浸于医术的浩瀚海洋,见证并投身于无数奇症怪病的诊治历程。今日要娓娓道来的,便是其中一段离奇诡谲、令人惊心动魄的病案——手足缠蛇之症。

诡异初现:麻绳活转如蛇

那一日,晨曦初照,医馆如往常般宁静祥和,我正与张仲景在馆内有条不紊地整理药材,专注研习医理。忽然,一阵凌乱而急促的脚步声,犹如骤起的狂风,打破了这份宁静,由远及近,越发清晰。紧接着,一道身影跌跌撞撞地冲进医馆,似被恐惧驱赶的惊兽。此人面色惨白如霜雪,毫无血色,双眼圆睁,眼神中满溢着惊恐与绝望,仿佛被无尽的黑暗所笼罩。他的双唇颤抖,口中不住地呼喊:“救命啊!大夫,快救救我!”

我和张仲景赶忙疾步上前,查看究竟。只见这位患者的双手双脚,被一根根粗糙且质地坚韧的麻绳紧紧缠绕,犹如被邪恶的藤蔓束缚。然而,更为诡异的是,这些原本毫无生气的麻绳,此刻竟似被注入了邪祟的灵魂,缓缓地、缓缓地蠕动起来,恰似一条条灵动的蛇,在患者的肢体上蜿蜒游走。麻绳所经之处,患者的皮肤如遭毒咒,迅速泛起一片青紫色的阴霾,如同乌云遮蔽了晴空。转瞬之间,一个个狰狞可怖的疽块便如恶魔的烙印,在皮肤上突兀地显现。这些疽块色泽深沉,仿若隐藏着无尽的黑暗力量,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腐臭气味,令人作呕。患者的四肢也因之肿胀得如同发面馒头,变得沉重而僵硬,哪怕只是轻微地弯曲,都仿佛要承受千钧之重,令患者痛苦地呻吟连连。

患者强忍着剧痛,向我们断断续续地诉说了事情的缘由。原来,他在山中辛勤劳作时,不慎失足摔倒,为了暂时固定受伤的部位,便随手用随身携带的麻绳进行了简单的包扎。起初,一切似乎并无异样。然而,没过多久,令人毛骨悚然的变化便悄然发生。起初,他只觉得包扎处有些异样的蠕动感,还以为是自己太过疲惫产生的错觉。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蠕动感愈发强烈,当他低头查看时,却惊恐地发现麻绳竟如蛇般扭动起来,紧接着便是皮肤的变色和疽块的生成。他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吓得魂飞魄散,匆忙跌跌撞撞地下山,四处寻找能救治他的医馆,直至来到我们这里。

张仲景听闻后,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川”字,神情凝重得如同山雨欲来。他缓缓伸出手,动作轻柔却又透着医者的沉稳,轻轻触摸那些青紫色的疽块,试图从这奇异的触感中,感知患者体内气血的流转和脉象的细微变化。随后,他又仔细端详着那些仍在不停扭动、仿佛拥有邪恶生命的“蛇形”麻绳,目光锐利如鹰,试图从这诡异的表象中,寻觅到解开病症谜团的关键线索。我也赶忙凑上前去,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心中充满了疑惑与好奇交织的波澜。在我过往所学的医学知识里,从未听闻过如此奇特、如此超乎常理的病症,这仿佛是来自另一个神秘世界的诅咒,完全超出了常规医学所能理解和解释的范畴。

辨证论治:探寻病因病机

经过一番细致入微的检查,张仲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良久,他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如同洪钟在医馆内回荡:“此乃寒凝血瘀、经络阻滞之症。患者因外伤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而山间阴寒之气乘虚而入,如鬼魅般侵袭人体,使得体内阳气被遏,寒邪犹如冰冷的枷锁,凝滞于经络之中。至于这麻绳,本是无生命之物,却因沾染了患者的病气与山间阴寒之气,二者相互交感,竟生出这等令人匪夷所思的异象。”

我听后,心中豁然开朗。原来,中医的精妙之处在于其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思想。即便面对如此怪异离奇的症状,也能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的根本层面,抽丝剥茧,找到病症的根源。根据张仲景的精准分析,此次治疗的关键,便在于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唯有如此,方能如同春日暖阳驱散冬日阴霾,将体内的寒邪一一驱散,疏通受阻的经络,使气血重新顺畅运行,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

于是,张仲景果断决定采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当归四逆汤,乃是《伤寒论》中熠熠生辉的经典方剂之一,犹如一把开启健康之门的金钥匙,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卓越功效。方中,当归味甘而辛,性温,补血活血,宛如一位温和的使者,引领气血畅行;桂枝味辛、甘,性温,能温通经脉,恰似阳光穿透云层,为寒凝的经脉带来温暖;细辛味辛,性温,散寒止痛,如同锐利的宝剑,斩除寒邪之肆虐;芍药味酸、苦,性微寒,养血柔肝,可使肝血充盈,筋脉得养;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使各方力量协同共济;通草味甘、淡,性微寒,通利血脉,犹如疏通河道的工匠,让气血流通无阻;大枣味甘,性温,益气健脾,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持。诸药巧妙配伍,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其剂量为:当归三两(9g)、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3g)、甘草二两(炙,6g)、通草二两(6g)、大枣二十五枚(擘,8枚)。

施治过程:内外兼治显奇效

说时迟那时快,我们立刻行动起来,着手准备药材煎制当归四逆汤。在等待药液熬制的过程中,时间仿佛变得格外漫长,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斥着紧张与期待。张仲景并未闲着,他熟练地取来一些温热的酒,将洁净的纱布浸入精心调配的药汁中,片刻之后取出,轻轻拧至不滴水状。随后,他小心翼翼地走到患者身旁,动作轻柔而沉稳,用浸透药汁的纱布轻轻地擦拭患者被“蛇”缠绕的部位。这一步骤,犹如春风化雨,旨在借助酒的辛散之力,迅速打开肌肤的毛孔,让药物能够更顺畅地渗透进去,同时对局部进行刺激和舒缓,为后续的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终于,当归四逆汤煎好了。浓郁的药香弥漫在医馆内,仿佛是希望的气息在空气中盘旋。我们小心翼翼地将热气腾腾的药液倒入一个大盆中,扶着患者将手足缓缓浸入其中。药液散发着醇厚的香气,热气袅袅上升,如同一层薄纱,笼罩着患者的肢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奇的变化悄然发生。我们惊喜地看到,患者原本因痛苦而扭曲紧绷的表情,逐渐如释重负般放松下来,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脸上也露出了一丝久违的舒适神色。这是因为温热的药液,正如同温暖的溪流,顺着皮肤的纹理,缓缓渗透进体内,沿着经络的轨迹,传导至全身各处,发挥着温通血脉的奇妙作用。

与此同时,张仲景开始施展艾灸疗法。他目光如炬,精准地选取了阳池穴和太溪穴这两个至关重要的穴位进行施灸。阳池穴,宛如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处,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掌管着人体阳气的运行与调节。太溪穴,则深藏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犹如大地深处的宝藏,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对人体的元气有着滋养和补充的作用。这两个穴位,都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神奇功效,是治疗此次病症的关键所在。

张仲景手持艾条,动作娴熟地点燃,将艾火对准穴位,缓缓熏烤。艾火的热力,如同春日暖阳,透过皮肤,深入体内,温暖着经络。患者微微颤抖着,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轻叹:“舒服多了!”那声音中,满是痛苦缓解后的轻松与惬意。看到患者的痛苦逐渐减轻,我们的心中也涌起了一股由衷的喜悦和欣慰。

就在我们全神贯注地进行着治疗的时候,奇迹毫无预兆地降临了。原本紧紧缠绕在患者手足上的“蛇形”麻绳,突然如同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击中,剧烈地扭动起来,发出“嘶嘶”的声音,仿佛是邪祟在垂死挣扎。紧接着,它们像是失去了维系生命的力量,纷纷松开并无力地掉落在地上。我们定睛一看,发现这些所谓的“蛇”其实还是原来的麻绳,只是刚才因为某种神秘的力量而变得活灵活现而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