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那年那时的青春 > 第345章 突然压抑了2

第345章 突然压抑了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当我们思考这些动作时,关键在于毫不犹豫地立即去做,而不是纠结于“这样做是否有用”或者“会不会显得很愚蠢”。我们需要放下内心的顾虑和犹豫,让身体先行动起来。因为一旦身体开始运动,大脑也会随之被激活,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3.把“想法写下来”:给情绪“建一个出口”

很多时候,胡思乱想像一团乱麻,在心里越缠越紧。而写下来的过程,就像把这团麻倒在桌子上,你会发现:原来很多想法是重复的,很多担心是夸张的,很多情绪是有原因的。写什么”的自由书写:不用管字迹、语法,甚至可以写拼音、画符号。比如:“今天被领导说了,好难受……他是不是觉得我不行?……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没人看到?……万一被开除了怎么办?……我真的这么差吗?”

写的时候,把自己当成“情绪的记录员”,只负责“记录”,不负责“评判”。当这些想法从“心里”跑到“纸上”,你会有一种“卸下重担”的轻松——原来它们没那么可怕,只是需要一个地方“放一放”。

-“给想法贴标签”的分类书写:写完之后,给每条想法加个“标签”,比如“这是担心”“这是委屈”“这是假设”“这是事实”。

比如:“领导今天皱着眉看我的方案”→这是事实;“他肯定觉得我做得不好”→这是假设;“我熬夜改了好几遍,他怎么不认可”→这是委屈;“要是方案通不过,项目就黄了”→这是担心。

分类的过程能帮你区分“事实”和“想象”——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不是来自事实本身,而是来自对事实的灾难化想象。

-“给情绪画个画”的替代书写:如果不想写字,也可以画画。用不同的颜色涂画:心里堵得慌就画一团黑色,委屈就画几滴蓝色的泪,烦躁就画杂乱的红线。不用追求好看,只是用颜色和线条“表达”当下的感受。

图像是情绪的直接语言,有时候比文字更能“说清”那些说不出的难受。

写下来之后,你可以把纸放在一边(甚至撕掉),这象征着:“我暂时把这些情绪‘存’在这里,不用一直揣在心里了。”

三、让“心里的难受”慢慢松动:别对抗,先“接住”它

当内心感到痛苦和不适时,我们往往会急切地期望这种负面情绪能够迅速消散,让自己恢复平静和快乐。然而,这种急切的心态却常常适得其反,使我们越发觉得难受,仿佛情绪的重压愈发沉重。

实际上,情绪就如同海浪一般,有涨潮的时候,也必然会有退潮的时候。如果我们过于急切地想要抑制它、平息它,就如同想要用手去按住海浪一样,不仅难以做到,反而可能会引发更强烈的反弹。

与其如此,不如尝试换一种方式来面对情绪。我们可以选择“坐在岸边”,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情绪的起伏。当情绪如海浪般汹涌而来时,我们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强行去与之对抗,而是静静地看着它逐渐逼近,感受它的力量和冲击。

然后,当情绪达到顶峰后,自然会开始回落。这时,我们依然保持冷静,继续观察它逐渐远去,直至完全消失。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再被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它的存在。

这样的过程或许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的波动,减轻内心的负担,让我们逐渐学会与情绪和谐共处。

1.用“具象化描述”给情绪“松绑”

很多人说“我心里难受”,但“难受”是个太模糊的词。模糊的情绪会让人觉得“失控”,而具体的描述能让你和情绪之间拉开一点距离,从“被情绪淹没”变成“观察情绪”。

-“给难受找个身体位置”:它在胸口吗?像一块石头压着,还是像一团火在烧?它在喉咙吗?是不是像有东西堵着,咽不下去?它在胃里吗?是不是有点发紧、发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