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了解瑜伽9(1 / 2)
3.专注:连接身体与心灵的桥梁
专注是瑜伽练习的关键,通过专注于呼吸、身体感受或体式细节,可减少外界干扰,实现身心的统一。练习时可通过以下方法提升专注力:
-专注于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进出上,感受空气从鼻腔进入、从口腔或鼻腔呼出,若思绪飘走,轻轻将注意力拉回呼吸上,反复练习,逐步提升专注力。
-专注于身体感受:在体式练习中,专注于肌肉的紧张与放松、关节的活动范围、身体的平衡状态,例如在“单腿站立式”中,感受站立腿的支撑力、另一条腿的伸展感,以及核心肌群的激活,通过关注身体感受,减少杂念。
-大型瑜伽活动:全球范围内定期举办大型瑜伽活动,如“国际瑜伽日”(每年6月21日)的集体瑜伽练习,吸引成千上万的瑜伽爱好者参与。这类活动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瑜伽,还能通过“集体练习”的氛围,让参与者感受到“身心合一”的力量,进一步传播瑜伽的“和谐、包容”理念。
六、瑜伽练习的常见误区与规避方法
尽管瑜伽对身心有益,但在练习过程中,很多人因认知偏差或方法不当,陷入误区,不仅影响练习效果,还可能导致身体损伤。了解常见误区并掌握规避方法,是科学练习瑜伽的重要前提。
(一)认知误区:纠正对瑜伽的错误理解
1.误区一:“瑜伽就是练柔韧性,身体硬的人不适合”
-错误原因:将瑜伽等同于“拉伸运动”,认为只有柔韧性好的人才能练习,忽视了瑜伽“力量、平衡、呼吸、专注”的综合属性。
-规避方法:明确瑜伽的核心是“身心平衡”,而非单纯的柔韧性。身体硬的人更需要通过瑜伽练习改善肌肉和结缔组织的僵硬状态,可从温和的体式(如哈他瑜伽、艾扬格瑜伽)开始,借助辅助工具(瑜伽砖、瑜伽带)逐步提升柔韧性,同时通过体式练习增强肌肉力量,实现“柔韧与力量”的同步提升。
2.误区二:“练瑜伽一定要完成高难度体式,否则没效果”
-错误原因:将“体式难度”等同于“练习效果”,盲目追求倒立、手臂平衡等复杂体式,忽视了体式的“正位”和“呼吸配合”。
-规避方法:牢记瑜伽的效果取决于“体式是否正确、呼吸是否顺畅、是否专注”,而非体式难度。即使是基础体式(如山式、猫牛式),只要练习到位,也能达到放松身心、改善身体机能的效果。练习者应根据自身水平选择体式,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避免因强行挑战高难度体式导致受伤。
3.误区三:“瑜伽能快速减肥,练几次就能瘦”
-错误原因:将瑜伽视为“高效燃脂运动”,对减肥效果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忽视了瑜伽“循序渐进”的特点和“身心平衡”的核心目标。
-规避方法:客观认识瑜伽的减肥作用——动态瑜伽(如流瑜伽、阿斯汤加瑜伽)能消耗一定热量,辅助控制体重,但减肥需要“运动+饮食+作息”的综合配合,无法仅靠瑜伽“快速见效”。更重要的是,瑜伽能通过改善新陈代谢、调整饮食观念(如践行瑜伽饮食),帮助练习者建立长期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健康减重”而非“快速瘦身”。
(二)练习误区:避免方法不当导致损伤
1.误区一:“不热身直接练体式,节省时间”
-错误原因:认为热身是“多余步骤”,直接练习体式,导致身体肌肉未激活、关节未打开,易出现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