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犯罪分子的命也是命(1 / 2)
“光华县公安局的警情通报,我仔细看过。该通报确实详细描述了案件的前因后果及经过,甚至对魏长达与钱铜华四人的身份都描述的很详尽。”
“不过,在这里我有两个小小的疑问。首先,通报提及魏长达和钱铜华曾因抢劫和猥亵他人而被判刑三年的犯罪经历,是否存有将这两人打上恶人标签,故意引导大众产生这两人罪有应得死不足惜的心理?”
“其次,警方在做出两人正在实施故意伤人和强奸罪行的判断时,是否受到了这两人具有犯罪前科因素的影响?如果是,那是否可以说明这个判断,包含着一定的主观倾向性?”
盛夏做为资深记者,思维那是相当的敏捷,面对着无懈可击的回答,她随即调整了话题的切入角度,改为通过对通报细节的疑问,继续寻找对方的破绽。
在这里需要声明的是,她并非故意挑刺。
她之前采访过魏长达和钱铜华的家属,也采访过安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负责人,说实话,根据她掌握的信息,她认为光华县公安局在对魏长达与钱铜华正在实施犯罪的认定上,存在主观倾向和证据不足的情况。
“第一个问题,我县公安机关在通报中,无论是对魏长达等四名犯罪嫌疑人,还是对齐丽齐浩然母子,都明确了其身份特征。这样做的目的,既是基于制作通报的规范要求,注明应该注明的任何重要信息,更是为了确保公众的知情权,让公众更清晰、更透彻地了解案件相关情况。”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的心里都装着一杆秤,是否曲直,黑白对错,他们都会根据事实做出符合自身三观的判断。”
“因此关于‘故意引导’的说法,既不正确,也不礼貌,更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测,和对广大人民群众判断力的轻视。”
梁县长的语气可以称得上是不愠不火,但其中蕴藏的批评和讽刺意味,却尖锐的让人难以抵挡。
“至于第二个问题,盛记者提到了‘主观倾向性’,在我看来,你这个对‘县公安机关凭主观倾向性做出认定’的怀疑,才是真正充满着‘主观倾向性’!”
“刚才我已经回答过,县公安机关是根据刑法规定,根据魏长达等人的犯罪事实,最终才做出关于齐浩然正当防卫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
摄像师张有才看着镜头中的年轻县长,心里忍不住暗赞一声,别的不说,就这个范儿简直太正了!
气度沉凝,意态从容,声调清朗,言之有物,一看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好干部。
说实话,他与盛大记者搭档多年,也采访过不少年轻干部和青年俊杰。
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眼前这位光华县的梁县长。
盛夏的第二轮问题,依然遭到了铜墙铁壁一般的回应,而且还附带一定的反弹伤害。
她不得不承认,这是她所采访过的,最难以攻克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