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云罗乡亲访瑞都,少年心湖起微澜(2 / 2)
敖风看着孩子纯真的眼睛,摇了摇头。
“我教你啊!”阿豆拉着他的手,把风筝线塞到他手里,“你看,这样一拉,它就飞高了。”
敖风笨拙地学着拉线,风筝摇摇晃晃地飞了起来,又很快落下。阿豆笑得前仰后合:“哥哥你好笨哦!”
周围的乡亲也笑了起来,气氛渐渐轻松。张奶奶叹了口气:“公子,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你看阿豆他们,现在多开心。”
敖风看着手中的风筝线,又看了看笑得灿烂的阿豆,心中那道坚冰,似乎又融化了一丝。
消息传到后宫,苏婉正在和兰妃、柳妃准备给云罗乡亲的礼物。听闻敖风见了张奶奶他们,苏婉笑道:“看来他心里的结,正在慢慢解开。”
兰妃拿起一件绣着瑞云图案的披肩:“这披肩送给张奶奶正好。等过几日,我们请他们来后宫坐坐,让他们看看咱们瑞国的女子,也不是只会描眉画眼。”
柳妃笑道:“还要让他们尝尝咱们做的点心。上次我学了云罗的椰汁糕,正好让他们指点指点。”
几日后,苏婉果然邀请张奶奶等人来后宫做客。张奶奶看着后宫的亭台楼阁、奇花异草,连连惊叹:“娘娘住的地方,比画里还好看。”
苏婉带着她们参观御花园,指着一池荷花道:“这荷花是从云罗引种的,比瑞国本地的开得更艳。”
张奶奶看着荷花,叹道:“还是瑞国的水土好。我们云罗的池塘,战乱后都荒了,好久没见过这么美的荷花了。”
“等回去后,我让工匠去云罗修池塘,再送些花种过去。”苏婉笑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云罗也能变回原来的样子。”
来到偏殿,兰妃和柳妃早已备好了茶点。椰汁糕、桂花酥、杏仁酪,摆了满满一桌子。
“这些都是我们学着做的云罗点心,张奶奶你们尝尝,看像不像?”柳妃递过一块椰汁糕。
张奶奶尝了一口,点头赞道:“比我们家做的还好吃!姑娘们真是心灵手巧。”
席间,苏婉说起想在云罗建学堂的事:“孩子们是未来,得让他们读书识字,明白事理,才不会再被战争蒙蔽。”
李大叔道:“娘娘说得是。我们云罗的孩子,好多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若是能建学堂,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正说着,翠儿匆匆进来,在苏婉耳边低语了几句。苏婉点点头,对张奶奶道:“奶奶,敖风也来了,就在外面等着,你们要不要见见?”
张奶奶想了想,点头道:“让他进来吧。都是云罗人,哪有不见的道理。”
敖风走进偏殿,低着头,不敢看众人。张奶奶招招手:“风儿,过来坐。让奶奶看看你瘦了没有。”
敖风走到张奶奶身边坐下,张奶奶握住他的手,叹道:“苦了你了。你叔父做的那些事,不怪你。往后啊,好好读书,做个对百姓有用的人,比什么都强。”
敖风抬起头,看着张奶奶慈祥的眼睛,又看了看苏婉温和的笑容,心中一酸,眼眶顿时红了。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在瑞国的后宫里,感受到这样的温暖。
“我……我知道了。”他低声道,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苏婉看着这一幕,欣慰地笑了。她知道,仇恨的坚冰,正在被一点一滴的善意融化。
离开后宫时,张奶奶拉着苏婉的手:“娘娘,我算是看明白了。瑞国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林陛下是个好皇帝。我们回去后,一定告诉云罗的乡亲,别再记恨了,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苏婉笑道:“多谢奶奶。等明年焰灵花开了,我再请你们来做客。”
云罗乡亲在瑞国住了半月,见识了瑞国的农田、学堂、工坊,学了不少手艺,才恋恋不舍地回去。石勇送他们到边境,李大叔握着他的手:“勇子,你在瑞国好好干。等我们把云罗的田地种好,就来接你回家。”
石勇点头:“大叔放心,我会常回去看你们的。”
送走乡亲们,石勇回到都城,径直来到陵园。他坐在哥哥的坟前,轻声道:“哥,你看到了吗?大家都好好的。和平的日子,真的来了。”
国子监里,敖风正在灯下读书。桌上放着一本《农桑要术》,是他特意借来的。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他认真的侧脸。他知道,自己或许永远无法忘记国破家亡的痛,但他更明白,沉溺于仇恨只会毁灭自己。
“或许,我可以为云罗的百姓做点什么。”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林羽站在御书房的窗前,看着月光下的都城,对苏婉道:“你看,这天下的百姓,想要的不过是丰衣足食、平安喜乐。只要我们守住这份初心,何愁天下不平?”
苏婉依偎在他身边,轻声道:“是啊。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份平安喜乐,延续下去。”
后宫的庭院里,兰妃和柳妃正在修剪花枝。石榴树的枝头,已经结出了小小的果实,像一个个饱满的希望。属于林羽与三千嫔妃的故事,也在这平静而温暖的时光里,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而云罗与瑞国之间,那道曾经的鸿沟,正被越来越多的理解与善意,悄悄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