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微服巡访察民情,市集欢歌融两邦(1 / 2)
瑞国都城的初秋,天高云淡。林羽换上一身青色便服,带着苏婉、李德全和十几个贴身侍卫,悄悄登上了前往云罗的马车。车帘被风吹得轻晃,露出外面疾驰的风景——金色的稻田连绵起伏,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一派安宁祥和。
“陛下,这次微服私访,可别再像上次那样,被当成寻常客商了。”苏婉放下手中的书卷,笑着打趣。去年林羽去边境巡查,曾被守城的士兵拦下盘问,闹了不少笑话。
林羽笑道:“这次有你在,他们总该相信朕是个体面人了。”他握住苏婉的手,“说真的,朕倒希望他们把朕当普通人,这样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景象。”
李德全在一旁笑道:“陛下放心,奴才都安排好了。林风将军已经提前派人去云罗打点,保证没人敢惊扰圣驾。”
马车行至云罗边境时,恰逢一队瑞国商贩赶着马车入境。为首的商贩名叫赵诚,是个爽朗的汉子,见林羽的马车停在关卡旁,主动上前搭话:“这位先生看着面生,是第一次来云罗?”
林羽掀开车帘,笑道:“是啊,听说月牙河的市集热闹,来看看。”
“那可来对了!”赵诚一拍大腿,“现在云罗的百姓可热情了,我这车上的农具,每次去都被抢着买。对了,先生若是不嫌弃,不如跟我们结伴走,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林羽正想多了解些市集的情况,便欣然应允。一路上,赵诚滔滔不绝地讲着云罗的变化:“以前啊,咱们瑞国的商贩去云罗,得带着刀,现在呢,揣着算盘就行。上个月我用两车铁犁,换了三匹流云锦,回来一转手,赚了不少呢!”
苏婉好奇道:“云罗的百姓真的不排斥瑞国人了?”
“排斥啥呀!”赵诚笑道,“他们说,瑞国的犁头能多打粮食,瑞国的纺车能织出好布,这些比啥都实在。再说了,那位敖风督查,把月牙河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日子好过了,谁还愿意打仗?”
提及敖风,林羽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倒是个办实事的人。”
赵诚点头:“可不是嘛!上次暴雨,他亲自扛着木桩堵缺口,手上磨出的血泡比枣还大。云罗的乡亲都说,这孩子比他叔父强多了。”
马车行至月牙河附近时,远远就听到了市集的喧闹声。林羽和苏婉下了车,跟着赵诚往市集走,只见竹篱笆围起的场地里,人头攒动,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先生你看,那边是卖云罗野味的,那猎户的弓箭还是瑞国工匠帮他修的;再往前,是瑞国的胭脂铺,云罗的姑娘最爱买了。”赵诚指着各个摊位,热情地介绍。
林羽和苏婉沿着摊位慢慢逛着,只见一个云罗妇人正在瑞国商贩的摊位前挑选丝线,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价还价,最后笑着成交,仿佛多年的老相识。一个瑞国的货郎正给云罗的孩子演示新做的风车,孩子们围着他拍手叫好,笑声清脆。
“这才是百姓想要的日子啊。”苏婉轻声道,眼中满是欣慰。
走到市集中央,林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给一个瑞国工匠递水——正是敖风。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裤脚还沾着泥点,与在国子监时判若两人。
“敖风督查,歇会儿吧,这活计不急。”瑞国工匠接过水,笑着说道。
敖风擦了擦汗,笑道:“王师傅,这碾米机得赶在秋收前装好,不然乡亲们要熬夜舂米了。”他转身时,正好看到林羽和苏婉,愣了一下,连忙上前行礼:“陛下,娘娘,您怎么来了?”
周围的百姓听到“陛下”二字,纷纷围了过来,又惊又喜。张奶奶挤到前面,拉着林羽的手:“陛下,您可算来了!快看看我们的堤坝,看看我们的稻田,都是托您的福啊!”
林羽笑着摆手:“这不是朕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他对众人道,“都散了吧,该赶集的赶集,该干活的干活,朕就是来看看,不用拘束。”
百姓们见林羽平易近人,渐渐放下了拘谨,又各自忙碌起来。敖风引着林羽和苏婉来到堤坝上,指着远处的稻田道:“陛下您看,这晚稻长得多好,估摸着亩产比去年能翻一倍。水渠引来的水,不仅能灌溉,还能养鱼,年底又是一笔收入。”
林羽望着金黄的稻田,又看了看坚固的堤坝,点头道:“你做得很好。比朕预想的还要好。”
敖风脸上露出一丝腼腆的笑容:“都是托陛下的福,派来好工匠,送来好法子。对了陛下,我正想跟您禀报,云罗的乡亲们想办一所农技学堂,请瑞国的农官来讲课,您看……”
“好事啊!”林羽笑道,“朕回去就派徐农官过来,不仅要讲农桑,还要教织锦、冶铁,只要是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手艺,都教!”
敖风眼中闪过激动的光芒,深深鞠了一躬:“臣替云罗的百姓,谢陛下恩典!”
正说着,张奶奶带着几个乡亲抬着一筐新摘的果子过来:“陛下,娘娘,尝尝我们云罗的脆枣,这可是用瑞国的法子嫁接的,甜着呢!”
林羽拿起一颗枣子,咬了一口,果然清甜多汁:“不错不错,比瑞国的枣子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