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誉王齐王,党争初现(2 / 2)
王禹拱手,神色坚定:“启奏陛下,臣等仍在对泯江案进行深入调查,后续证据仍在梳理和查证之中。
但这批从泰丰行查抄的账册和密信,经过臣与大理寺、刑部、都察院联合调查团的反复核验比对,其真实性,臣等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这个担保,重逾千钧,不仅是王禹个人的性命,更是整个联合调查团的信誉和前途。这显示了王禹对证据的绝对信心,也堵住了部分质疑证据真实性的嘴。
然而,齐王一脉并未因此退缩,他们抓住了皇帝提出的“其他佐证”和王禹的“担保”这两个点。
“陛下!口说无凭!王大人拿什么担保?!这只是王大人的一面之词!”齐王一脉的官员立刻反驳。
“是啊陛下!证据来源不明,是在何处查抄?过程中可有疏漏?真伪未经三司会审,如何能取信于人?!”
“请陛下下旨彻查证据本身!这批账册信件从何而来?是否有人暗中指使王大人和林大人,捏造罪证,构陷忠良!”
局势再度陷入胶着。一方咬定证据是构陷,一方以性命担保证据真实,并强调罪证的严重性。
李穆抓住这个机会,跪在地上,颤抖着声音再次喊冤,表演着一个受了天大冤屈的忠臣模样,试图博取皇帝的同情。
齐王一脉则紧随其后,步步紧逼,仿佛只要能证明证据的来源有问题,或者证明王禹、林萧有“构陷”的嫌疑,就能彻底洗清李穆的罪名。
林萧站在大理寺的队列之中,冷眼旁观着这场激烈的争论。
他知道,正如他之前预料的,光靠账册和密信,虽然是强有力的物证,但在这种涉及户部尚书、牵扯皇子党争的政治博弈面前,很容易被污蔑为伪造、嫁祸或构陷。
齐王一方的策略非常奏效,他们不直接辩驳罪行,而是攻击证据的合法性和来源,试图釜底抽薪。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波动。他等的就是这个时机——等李穆和齐王一脉将现有的证据攻击到极致,
将矛盾彻底聚焦在“证据真伪”和“构陷与否”上时,再拿出他手中握着的、那些更直接、更个人化、更难以抵赖的杀手锏。
这时,一直未曾发声的誉王向前一步,身形恰到好处地吸引了皇帝的目光。
他未直接卷入那场关于账册笔迹的泥沼,而是将视线投向联合调查团队的队列。
誉王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指向性:
“父皇,既然朝臣对呈上的证据真伪心存疑虑,”
他顿了顿,视线掠过争论的双方,最终落在林萧身上,
“依儿臣看,或许可以换个角度,从知情人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