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满门发配(2 / 2)
他沉声道:“大明自太祖应天登基,至今已二百六十五年。当年太祖在应天登基,喊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一路蜕变成长。
大明,本是这片土地上最懂百姓疾苦的英才俊杰,追随太祖建立的。
开创大明的先贤认为,我辈读书人,当为天下百姓无时无地不可死,因此才能在太祖带领下扫除南北群雄、驱逐蒙元、恢复中华、重塑汉人脊梁。
正因他们的牺牲,如今我们汉人才得以在这片土地上挺直腰杆,你们才能在国子监衣食无忧、安心读书。”
“可你们呢?
整日不用心读书、体恤百姓疾苦,反而肆意妄议朝政、批评朝廷、攻击天子,还以此为荣、沾沾自喜。
你们穿的衣、吃的饭、用的笔墨纸砚,哪一样不是朝廷所赐?
哪一样不是百姓辛勤劳作、缴纳赋税换来的?
你们心中既无百姓,也无朝廷,摸着良心问问自己。
将来金榜题名、入朝为官,能为朝廷做什么?
能为百姓做什么?
难道只会夸夸其谈、张口闭口之乎者也吗?”
听着杨涟的话,学子们或满脸怒色,或陷入沉思。
杨涟苦笑一声:“这个问题,本官也是不久前才想明白。
与其夸夸其谈、自诩为国为民,不如为百姓做点实事,哪怕双手染血、背负骂名,也在所不惜。
所以本官才转投锦衣卫。自入锦衣卫以来,铲除贪官污吏三百八十六人,破获冤假错案六百四十一件,直接解救百姓两千八百五十余人。
朝堂贪官恨我,民间奸商怨我,可那又怎样?
本官所作所为,上对得起天地良心,下对得起黎民百姓,中对得起陛下、朝廷与这身官袍!”
“反倒是你们,前段时间在南京城内编排造谣、污蔑钦差,都有参与吧?
怎么如今一个个都哑巴了?
敢做不敢当?”
话音落下,学子们脸色惨白,编排诬陷江宁造反的事,他们确实参与了,可连国子监官员乃至祭酒都已命丧黄泉,他们哪敢承认?
就在这时,一名学子咬牙上前,行礼后正色道:“学生敢问杨大人,钦差奉旨巡视江南军政,到南京后为何大肆查封青楼赌坊?
还纵容下属逼死灵璧侯之子,这也是为国为民吗?
青楼赌坊大明境内不知有多少,为何单揪着南京的不放?
纵容下属逼死侯爵之子,难道便是钦差的为官之道?
若朝廷钦差可仗着天子信任、手握大权便胡作非为、随心所欲,那还要大明律法何用?
若我等学子都投了锦衣卫,将来也好跟着钦差有样学样。
听闻钦差大人也是锦衣卫出身,他如今所作所为,哪条符合大明律法?”
杨涟眉头微皱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学子抱拳道:“学生黄宗孝。”
杨涟点头,冷笑道:“在扬州时,本官便与钦差清查了境内所有青楼花船,从中解救出被拐卖、胁迫的良家女子数千人,另有数千人被折磨致死,更有拐卖儿童、残害生命之事数不胜数。
你们以为在青楼吟诗作对是风花雪月,可曾问过那些女子,为何沦落青楼?
是否甘愿靠出卖身子博人一笑?”
“至于赌坊,多少人因赌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甚至卖儿卖女?
无良赌坊还诱导赌徒欠下巨额赌债,这些你们都知道吗?
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没了耍乐子的地方,你们不高兴了?”
“至于钦差的所作所为,朝廷自有公断,轮不到尔等学子妄加评论。
今日本官给你们一个机会:但凡参与抨击朝政、攻击天子、编排造谣钦差的,全部站出来,本官可以从轻发落。
若不愿站出,一经查实,一律严惩不贷!”
学子们感受到话语中的杀气,瞬间有上百名学子站了出来。
其余人或怒目而视,或低头不语,甚至有人谩骂那些认罪的同窗。
杨涟看了片刻,叹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随即对身旁的锦衣卫道,“把这些学子带下去,登记姓名、籍贯,押入南京大牢,交由钦差大人发落。”
锦衣卫领命后,杨涟双眼冰冷地看向剩余几百名学子。
黄宗孝心提到了嗓子眼,却仍不甘心地问:“不知杨大人打算如何处置我等?
莫非要将我等尽数斩杀于此?”
杨涟冷笑:“尔等之中,有人助纣为虐,有人被人误导,罪不至死,本官不会尽数斩杀。”
学子们刚松了口气,便听杨涟续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钦差大人特意交代,冥顽不灵者,一律满门发配缅北、缅南两省,负责教化当地百姓,以赎其罪!”
学子们惊得目瞪口呆,满门发配,这跟要了他们的命有何区别?
当即有人抗议,黄宗孝更是怒发冲冠:“欺人太甚!朝廷施政不明、用人不当,我等不过说两句,竟要将我等满门发配!
今日我黄宗孝便是死,也要死在国子监!
想发配,门儿都没有!”
杨涟脸色一沉,走到黄宗孝面前,点头道:“既然你想死,本官成全你。”
话音刚落,他猛然拔出绣春刀,一刀封喉。
黄宗孝眼睛瞪得老大,双手捂住脖子想说话,可鲜血如泉涌般喷射而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瞬间倒地身亡。
其他学子吓得再不敢作声。
杨涟一声令下,数百名学子尽数被抓捕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