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知否1平宁郡主生次子,取名之争(2 / 2)
六岁的小孩子见父亲要出言护他,恐家里不和睦,连忙再次跪下:“元若一定勤勉学习,请母亲不要生气。”
说完,他连弟弟的模样都还没看过,就着急退出去读书了。
听着他们对话的褚白玉打了个哈欠,鸡娃的妈,柔弱的爸,乖巧的崽。
他都能想象到这位哥哥长大后会是什么模样了。
在心理学上,这种“高压–退缩型”教养模式,孩子会为了满足父母期待,成绩优异,高度自律,礼貌克制。
但内在会陷入焦虑完美主义,情感压抑,被迫“长大”的负面状态。
男孩子会变得柔化,会模仿父亲的退缩回避,对强势的女孩子产生依赖又恐惧的心理。
长大以后,一旦考试失败,会面临崩溃性打击,用过度努力压榨自己缓解焦虑,而不是去想解决实际问题。
“霖哥儿生得真好,瞧这眉心的观音痣,跟你孕时常看的那幅玉郎乘鹤图里的仙童像极了。”
齐国公夸赞道,忍不住用手指碰了碰孩子幼嫩的脸颊。
平宁郡主听了却蹙眉:“霖哥儿?那岂不是与太常寺少卿家的大郎霖哥儿同名同音了。”
“他们家一个从五品官的儿子凭什么冲撞我们家二郎,倒时我喊霖哥儿,还不知回头的是谁呢。”
齐秉中有些无奈,怎么连这都要比啊:
“大娘子,汴梁上下京官两千七,子弟何其多,重小名的多了去了,难道还要一个个揪出来数吗?”
他退让道:“不若,大娘子给二郎换个名字吧。”
平宁郡主轻哼一声:“凭什么委屈我们二郎避讳他的名字。”
齐秉中没得办法了,甩手不管,心里暗戳戳说了声霸道:“那大娘子重新起个小名就是。”
褚白玉听他们为个名字想半天,伸手朝郡主的白玉耳环方向抓了抓。
平宁郡主偏头,轻轻摇着刚出生就漂亮得像花苞似的孩子,思绪飘到了房里那幅玉郎乘鹤图。
那绣图上是一个骑着仙鹤的仙人,手持盛放灵丹妙药的金壶,身穿羽衣,有仙童持节相伴。
出自《赠毛仙翁》:
“天上玉郎骑白鹤,肘后金壶盛妙药。”
毛仙翁是传说里得道长生的人,常年保持三十多岁的外貌,如二八童子,雪肌黑发,常以丹石为人治病。
诗里描述的毛仙翁好似天上玉郎,游历凡尘,五侯不入他眼,满朝将相拜他为师,希望能得到他的丹药以救生死。
平宁郡主觉得自己这个孩子很不一般,她怀元若的时候那叫一个不安稳,腰酸背痛容貌衰减。
可怀二郎的时候,害喜都没有,甚至脸上的斑也没了,肌肤愈发光滑水透,身体也愈发强健。
生产时也十分顺利,她还没怎么疼,孩子就已经出来了,产后更是精神奕奕。
她孕长子时憔悴可怜,唯独这次不一样,不是神仙保佑是什么?
莫不是毛仙翁显灵了,赐了灵丹妙药于她腹中?
否则怎么郎中太医都瞧过,说她再无法生育了,她却又怀了二郎?
平宁郡主为这些奇异沾沾自喜。
但她并没有对别人说起过,自小在皇宫长大的她看惯了下作手段,少不得有人嫉妒,害了二郎。
“我的二郎如此好相貌,就唤个小名……叫玉郎吧。”
齐秉中点了点头,虽然时下大部分人的小名都称“某哥儿”的,叫玉郎有些格格不入。
但左不过是个小名,有什么要紧的。
艺祖小名叫“香孩儿”,官家已故的次子小名叫“最兴来”,包大人小名还叫“三黑”呢。
玉郎怎么了,玉郎好!
(关于齐衡六岁就叫他的字“元若”这件事。
因为我也很奇怪,电视剧里齐衡中榜文书的截图上,齐衡是没有小名小字的,只有“字元若”。
而长柏中榜的文书上写了“小名柏哥儿”,“字则诚”
但是北宋的孩子取字一般是二十岁及冠的时候。
但原着里,女主九岁第一次见齐衡的时候就介绍他字“元若”了,可能是私设了取字不分年龄,直接将字当小名用。
我就当成元若小时候就是小名,二十岁直接沿用成“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