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知否45诗会(1 / 2)
齐霖收回了手,将笔在他面前:
“好事多磨,想来是外面花花世界让你无法专心,那就随我入宫去清修吧,什么时候写完吃完,什么时候回去。”
“不不不,别啊,我写,我立刻就写。”
齐霖让庆云看着他写,自己歉意地看了杨之茂一眼:“对不住啊杨兄,好好的诗会成忏悔会了。”
杨之茂哪里会怪他:“本也没邀他,不让他长长记性,在我诗会上满口污七八糟才是坏事了呢。”
令维横行霸道,在正经公子圈里并不受待见,只是因他身份不低,才去哪儿都有人给好脸色罢了。
但这在齐家面前可就不够看了。
处理了令维,诗会才算正式开始。
盛长柏盛长枫先是随母亲去寺庙进了香才来梅林,因此他们虽是先入山的,但来诗会却晚。
举子们最关心的自然此次科考,如同现实期末考试对答案般,互相对比,最后俨然成了场辩论赛。
这其实很有必要,若有一名考生能让其他人心服口服,街头巷尾传出“本科状元非某某某莫属”的说法。
那么在殿试上,当几名考生名次犹豫不决时,官家很有可能会参考民意,定最有美名的那位。
而这场在考后举办的诗会,一是为了给举子们这个展现的平台,二则是供高门筛选人才,储备盟友。
杨之茂暗中观察他们哪些人得用,齐霖也在观察。
毕竟明明有实力但科考发挥失常的考生也大有人在。
那些没中的举子他们还可以捞一把,尤其是平民举子。
今年除了会试外,官家有意举办制科考试。
制科的时间并不固定,旨在选拔特殊人才,走精英路线。
和会试的区别在于,会试考四书五经,经史时务,策论章表等。
制科则有更多选题,涉及军事民生治政……
每个选题制定一科,就像语文,数学一般划分开来考。
例如“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考的是考生是否具备直言极谏的能力。
“高蹈丘园科”选拔那些隐居不仕、有高尚品德和才学的人才。
也就是说,哪怕这个人连童生都不是,只是单纯有才华,也能考,考过了一步做官。
只不过,参加制科考试需要两名官员的推荐才行,这对平民考生而言,就急需要“伯乐”了。
杨之茂和齐霖等人就是充当这个伯乐的身份,因此与寻常诗会不同,他们不是单纯聚在一起联诗解闷。
更多的是举子们捧着自己最好的文章来自荐,广发“简历”。
齐霖直接放言,他今日想看评政律解实事识韬略的文章。
杨之茂和其他代表自家父亲来的公子都懵了一下。
啊?这么直接说的吗?这事儿不是彼此意会的吗?
但见他都这么说了,他们也学样道出了他们比较欣赏的文章类别。
这样一来,那些想自荐的考生们都知道自己该去找谁,省了许多麻烦。
齐衡讨论得满头大汗回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和别人打了一架,见弟弟的身边围绕着许多人,他有些懊恼,忙走了过去。
齐霖被围得也有些透不过气,便让内侍庆德将举子们的文章先收起来,与相熟的两树一齐顾去梅林外围走走。
五人闲聊着诗会诸举子的文章。
齐衡用手帕擦了擦汗:“我早知天外有天,但不知道天外有三十六重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