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出发(2 / 2)
“知足吧,有棚子,比敞篷强。”王铁军靠着车壁,闭着眼,声音不大,“北国那会儿,零下几十度坐敞篷车皮,那才叫透心凉。枪栓都冻住了。”
“你们还有车,我们都是靠脚板。不过咱的脚板也不比丑国鬼子的汽车慢。”
贺堂看了大家一眼,没阻止。
这种时候,讲讲题外话,既能缓解紧张的气氛,也能提提士气。
张霖则一直站在了望窗前,他似乎在观察着什么,眼神里满是凝重。(伏笔~)
只有车轮碾过铁轨接缝时那巨大的“咣当”声,让他笔直的脊背会微不可察地轻轻一震。
不知道过了多久。
车速似乎慢了下来,“呼哧…呼哧…”的排气声更加沉重吃力,伴随着车轮在铁轨上有些打滑的空转尖啸。
车身倾斜的角度也变大了。
“进关沟了!爬坡呢!”王车长大声说,指了指窗外,“瞧,那就是南口!”
借着车头灯光,可以看到右侧黑黢黢的山影压迫过来。
铁路似乎紧贴着山脚,左侧是深不见底的沟壑,只有哗哗的流水声隐约传来。
火车像一头疲惫的老牛,喘着粗气,艰难地向上攀爬。
速度慢得几乎能数清路边的石头。
每一次车轮空转的尖啸,都让人心头一紧,生怕它爬不上去溜了车。
“他娘的,这坡!”孙卫东骂了一句,他是铁路子弟,知道这段路的凶险,“当年詹天佑修这段,可是费了老鼻子劲!”
“人字形铁路就在前头青龙桥。”周大海接话,声音里带着点自豪,“咱中国人自己修的!洋鬼子都说修不成!”
看来,这是到了延庆八达岭了。
巨大的噪音和剧烈的晃动中,没人再闲聊。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坐稳、抓紧。
张霖的手也离开了了望窗框,扶住了旁边的铁柱。
杨厂长眉头紧锁。
贺堂站在张霖身后半步,身体微微前倾,保持着一种随时能行动的姿势。
不知爬了多久,前方传来一声不同于本车头的汽笛,短促有力。
紧接着,车尾猛地一震,一股强大的推力从后面传来!
“补机挂上了!”王车长松了口气,“在后面推呢!这下稳了!”
果然,有了后面机车的助推,列车的爬坡显得轻松了一些,虽然依旧缓慢,但那种令人心悸的空转尖啸少了。
又过了好一阵,感觉坡度渐缓,车速似乎也快了一点。
“快到康庄了!过了康庄,就下坡了!”王车长的话让大家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就在这时,守车连接处突然传来“哐啷!”一声异响,比平常的撞击声大得多!
整个守车剧烈地左右摇晃了一下!
“什么动静?!”张霖猛地转身,眼神锐利如刀,手瞬间按在了腰间的枪套上!
贺堂一步抢到门边,手已经摸到了插销!
王铁军和赵建国几乎同时掀开了机枪的帆布套!
所有持枪的保卫干事都“唰”地一下端起了枪,枪口虽然下意识地垂向地板,但气氛瞬间绷紧到了极点!
王车长也吓了一跳,赶紧侧耳倾听,又跑到门边,拉开一条缝,顶着灌进来的冷风和煤灰向外张望。
车尾的灯光只能照亮后面一小段铁轨和棚车模糊的轮廓。
“怎么样?”张霖的声音低沉。
王车长缩回头,关上门,抹了把脸上的煤灰:“可能是过岔道或者缓冲器撞狠了点。后面棚车看着没事,铅封也还在。”
他指了指了望窗。
张霖立刻凑到了望窗前,仔细盯着后面那三节棚车。
在摇晃的光影中,墨绿色的车体轮廓依旧,车门紧闭,那两枚铅封似乎也完好无损。
“保持警戒!”张霖没有放松,目光依旧死死盯着后面。
贺堂对持枪的众人使了个眼色。
王铁军和赵建国重新把机枪盖好,但手没离开。
其他人也缓缓放下了枪口,但没人坐下,都保持着戒备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