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1 / 2)
《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吗?》。
文章里张卫民痛斥鹿川是“文化汉奸”,说他“为了迎合西方人的猎奇心理,不惜出卖民族的尊严,在同胞的累累白骨上跳舞”。
言辞恳切,感人肺腑,字里行间充满了老一辈电影人的滚烫热血与赤子之心。
该篇文章瞬间引爆了网络,无数被鹿川和那群影评人恶心得够呛的网友,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转发力挺。
“张导说得好!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导演!”
“支持张导!鹿川滚出电影圈!”
“警惕文化汉奸,强烈建议封杀鹿川。”
“以前我挺喜欢鹿导的,也非常期待的他的新片,结果丫的拉一坨大的,恶心死我了,粉转一生黑。”
“服了,不是蠢就是坏。”
“……”
一时间舆论仿佛逆转,张卫民的微博评论区成了爱国网友的聚集地。
然而。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鹿川会迫于压力道歉或者沉默时,鹿川却做出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回应。
他没有愤怒,没有对骂,反而是在第二天,不紧不慢地发表了一篇名为《致张卫民前辈:我们活在两个时代》的文章。
这篇文章堪称“嘴炮”艺术的典范。
通篇没有一句脏话,甚至姿态放得很低,字里行间态度诚恳,口口声声称呼张卫民为“前辈”、“老师”。
不过。
他也就忽悠忽悠没文化的。
明眼人一看,通篇夹带私货。
“……我完全理解张前辈的愤怒,因为您那一代人,是在‘阶级斗争’和‘集体主义’的话语体系下成长起来的……”
“在您的世界里,人是脸谱化的,非黑即白,好人就好得纯粹,坏人就坏得彻底。”
“可是,时代在进步,电影艺术也在进步。我们这一代导演,更关注是‘人’本身,是褪去所有标签后具体的人性……”
“……我拍《金陵,金陵!》,不是为了宣扬仇恨,因为简单的仇恨无法带来进步。”
“我是希望,我们能有勇气去审视那段历史中更复杂的层面。比如,一个普通的樱花国青年,是如何被军国主义的机器,异化成杀人恶魔的?”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一个民族如果永远只沉浸在‘受害者’的悲情中,是无法真正强大的……”
阴险至极。
它看似在探讨艺术,实则是在进行强词夺理。将张卫民的爱国情怀,偷换概念,曲解为“思想陈旧”、“艺术手法落后”。
将自己的歪屁股历史观,包装成了“时代进步”、“人性深度”的代名词。
再把自己放在新时代“启蒙者”的高度,把张卫民打成了“不开化的老顽固”。
这篇文章一出,那些之前被骂得抬不起头的影评人和公知们,如获至宝,立刻蜂拥而上。
“陆导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充满了理性的光辉!”
“唉,跟老一辈人真的有代沟,他们理解不了现代电影的复杂性。”
“就是,张导还是去拍他的手撕鬼子吧,别来碰瓷艺术电影了。”
“说得好,有理有据,人要往前看,不能一直活在仇恨里。”
“支持鹿导,新戏以樱花士兵的视角展开,很新颖很勇敢,这样的导演才是真正的艺术家,爱了爱了。”
“士兵也是被迫的啊,他又有什么错呢?樱花国也有很多反战的电影,错的不是普通老百姓,是命运……”
风向。
再次被强行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