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韩琦揽权(2 / 2)
当初文彦博担任宰相时曾经在陕西裁军数万从而为宋朝节省了大笔的军费,而韩琦这一招可谓是将文彦博的努力顿时化为乌有,而宋朝需要为此而承担的军费更是成倍地增长。更让人无语的是,这些义勇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假如西夏方面真的派兵过来,这些人能堪大用吗?
为此,司马光再又跳了出来给赵曙上了一道奏疏明确表示自己坚决反对韩琦的做法,但赵曙对此不予采纳。司马光牛劲一上来便连着上了六道奏疏予以抗辩但都无济于事,一怒之下他申请辞职,但却不被批准。无奈之下,司马光只好去找韩琦当面理论。
韩琦的回答很是魔幻:“李谅祚就是个小孩儿,听到我们这边增兵二十万,他定然会被吓得要死,哪里还敢乱来?”
司马光摇头叹息道:“你真以为李谅祚很傻吗?他现在不知道实情,可时间一久他就会知道你这新增的二十万人是什么成色,到了那时候他还会害怕吗?况且,这些人现在虽然只是所谓的义勇,但谁能保证他们以后不会被编入正规军?当初宋夏战争爆发后不就是将大量的义勇编入了禁军吗?如果今后形势所迫,想必宰相大人也不敢说此事不会再度发生吧?”
韩琦把自己的胸脯拍得铿铿作响,说道:“你放一万个心,只要有我韩琦在,这事就绝对不会发生!”
司马光还是直摇头,说道:“这话恐怕连你韩相公自己都不会相信吧?”
韩琦大怒,说道:“你怎么就这么不相信我?”
司马光笑道:“不是我不相信你,而是就连你自己都不能保证你能够长久地待在宰相这个位置上而不被他人取代。要是哪天别人当了宰相,这政策可是说改就改。”
韩琦就此语塞。可是,大人物只要公开做出了某个决定从来都是一条道走到黑,韩琦更是如此,就算知道自己错了他也不会认错,更不会改错。
各位看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很奇怪,将十多万壮丁征集为义勇这种事怎么看都该是枢密院的事儿,可为何从头至尾都没见枢密使富弼出来说句话呢?这里面或许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韩琦在枢密院方面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火急火燎地把这事给做成了,等到枢密院方面反应过来时生米已成熟饭。那么,换了你是此时的富弼,你会作何感想?
接二连三地被韩琦这般视若无物让富弼狂怒:你韩琦如此揽权且专权是不是也太欺负人了?既然你这么能干,那还要我这个枢密使干什么?
富弼一气之下直接告了病假,随后更是气得请求到外地当官,可赵曙不同意:既然爱卿你病了,那就在家里安心养病,病好之后再上班吧!
富弼就此宅在了家里,他将国家的军政大权拱手相让给了韩琦。看上去富弼是不是显得很孩子气?实则不然,这其实是他能够做出的最好的选择,要不然他就只有选择和韩琦公开决裂,继而便是两府失和,再之后便是党派之争。最坏的结局就是富弼和韩琦双双下马,宋朝的朝局由此而动荡,继而让整个国家也跟着遭殃。想想唐朝的牛李党争,再想想不久之后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导致的新旧党争,那样的局面真的就是富弼所愿意看到的吗?正因如此,他宁愿选择退出。
这里其实也要为韩琦说句公道话。我们对这一时期的韩琦没少指责,但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来说,韩琦的所为其实并不涉及善恶忠奸,他与富弼的争端不过就是他们在执政理念和办事风格上有分歧。说得再严重一点,已经沦为官僚和政客的韩琦太好出风头,啥事都喜欢抢着干。同时,我们从这之中也能看出富弼本人的心性和本质,他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而君子和而不同。
简单说,我富弼不同意你韩琦的看法和做法,但我也不认为自己所坚持的东西就是世间唯一的真理。在没有对错且难言好坏的事情上,既然我们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既然我们只能二者存一,那么为了朝局的稳定我宁愿选择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