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练习灵式(2 / 2)
一面光属性壁垒赫然出现在姜淤泥身前3尺处。
只见那面菱形壁垒悬浮在半空,通体由纯粹的光属性神力凝聚而成,没有丝毫杂质。
表层流淌着柔和却不容错辨的金色光晕,像是将正午的阳光揉碎了锁在里面。
其中每一寸菱面都泛着莹润的光泽,连边角都因为神力的充盈而显得格外地饱满。
它也并非是死寂的静态。
光晕流转之间,能隐约看到无数细微的光粒子在壁垒内部轻盈跃动,如同被驯化的星火。
既保持着活跃的生机,又严守着壁垒的形态。
姜淤泥默默地感受着身前这面光盾。
与纯粹由神力凝聚而成的光盾相比,他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由灵式战技形成的光盾确实不太一样。
存在其独特之处。
两种凝聚光盾方式的核心区别在于神力的“有序性”和“联动性”,具体可从几方面去区分。
其一是体内神力的运行逻辑不同。
单纯依靠体内神力去凝聚,更像是一种简单的“直接抽调”。
即将体内神力简单直接地引出体外,依靠浓度去堆砌形成壁垒。
神力在护罩内呈无序流动状态,如同杂乱堆叠的光粒,彼此间缺乏关联。
可按灵式战技凝聚而成光盾是“系统调度”。
神力需要先在体内按特定轨迹循环,通过经脉的引导形成有规律的“光脉”。
相当于给神力提前“编好程序”,再向外释放时,神力会按照体内预设的结构凝聚,壁垒的纹路就是这种有序性的体现。
其二是防御效果的本质差异。
倘若单纯依靠体内神力去凝聚,光盾的防御能力依赖于“量”。
换言之,光盾强度全看能量浓度,遇到冲击力只能硬抗。
一旦超过光盾承载上限就会分崩离析,且对不同属性攻击缺乏针对性。
例如面对黑暗属性的神力时,也许也只能被动消耗。
而按灵式战技凝聚光盾,其防御能力依赖“序”。
神力在体内按照特定轨迹循环让神力形成了“传导网络”,能将冲击力通过纹路分散卸力,类似于物理结构的受力设计。
同时,神力之间形成关联,会让整个光盾浑然一体,而不是单纯地由无数光属性神力排列在一起。
其三是神力的稳定性与消耗。
单纯依靠体内神力去凝聚的话,光盾的稳定性较差,神力容易因外部冲击出现局部溃散。
并且对自身神力的消耗相对较大,为维持光盾持续存在,就需要持续补充能量,如同往漏水的桶里加水。
而按灵式战技凝聚而成的光盾,其稳定性较高,光盾的防御能力较强。
这也意味着会对体内神力的消耗减少,光盾能更持久地维持形态,
并且神力循环形成的“闭环”可部分回收溃散的神力,消耗相对可控,更适合长期防御。
而该防御灵式不仅与正常的神力凝聚之间存在差别。
与他昨日施展的防御灵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