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幸有素妃相助 沈君主持特殊科举(2 / 2)
甚至可能连腹中孩子怎么没了的都不知道,只能说沈蕴为她争取来了一个强大的助力外援。
……
东山道。
新年一过,时光便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
这日已是元宵节过后的正月十六了,靖昌帝的圣旨也已抵达。
有了圣旨作为依托,沈蕴旋即在东山道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特殊科举考试。
此前,他平定叛乱、分粮分地的一系列举措,早已深深烙印在民众心中,赢得了极高的民望。
故而,此番选拔佐贰官的考试,竟获得了远超往届乡试的热烈响应。
各州府的士子们纷纷云集济州,考场外人潮涌动,摩肩接踵,皆是一群心怀壮志的读书人。
他们期盼着能在这位素有‘沈青天’美誉的沈大人麾下效力,为饱经磨难、疮痍满目的东山道尽一份力。
与往届乡试不同的是,沈蕴此次举办考试,旨在选拔出实用的佐贰官,因此,考试内容更为侧重务实求真,摒弃了以往八股文的刻板与一些空泛无实的策论。
其次,考试还着重考察考生的心性,考卷中暗藏了一些心理测试题目,初看之下似乎并无异样,但若将整个试卷通览一遍,便能发现其中的玄机与端倪。
考生们见到如此考卷上奇特的考题,无不瞠目结舌,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往所读的四书五经在此刻已全然无用。
然而,仔细研读题目后,又似乎觉得与所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些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且转变迅速的考生,已然明白了沈蕴出题的真正目的,逐渐开始作答。
而那些只知道死记硬背、不知融会贯通的书呆子,却无论如何也看不懂题目,更不知该如何下笔作答,最终只能胡乱涂鸦,写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
半个月后,已是放榜之日,济州城更是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节度使衙门外新砌的照壁前,被挤得密不透风、水泄不通。
考生们或伸长脖颈,翘首以盼,或踮起脚尖、极目远眺,焦急地在那新贴出来到榜单中搜寻着自己名字。
“中了!我中了,哈哈哈…”
一个身着洗得发白长衫的年轻士子猛地跳将起来,挥舞着双臂,喜极而泣,状若疯癫。
他的举动引得周围一片羡慕的目光,众人纷纷投来或祝贺或嫉妒的眼神。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秀才反复看了几遍榜单,最终颓然瘫坐在地,双手掩面,肩膀剧烈耸动,发出压抑不住的呜咽:
“唉,还是落榜了,十年寒窗苦读,为何总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梦啊。”
人群中,欢呼声、叹息声、安慰声、不甘的质疑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鲜活而残酷的科举百态图。
有人雀跃着奔走相告,将喜讯传递给亲朋好友,有人则面如死灰、失魂落魄,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与动力。
济州城,也因此恢复了几分此前太平景象,洋溢着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