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老奴明白(2 / 2)
数日后,京城朝天观外。
杨帆站在那棵熟悉的榕树下。
京城的空气比宣大湿润许多,带着熟悉的花香和烟火气。
“杨兄!”
朱七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一如既往地洪亮。
杨帆转身,看到朱七和笑笑生并肩走来。
朱七比上次见面又壮实了些,腰间佩刀随着步伐轻轻晃动;笑笑生则依旧一袭青衫,手中折扇轻摇,只是眼角多了几道细纹。
“可算回来了。”
笑笑生用扇子轻拍杨帆肩膀。
“宣大的风沙没把你吹成个糙汉子。”
杨帆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小心地打开。
“你们看看这个。”
玉扣温润如脂,背面刻着一个模糊的字迹;笺纸上则是一首艳诗,落款”银儿”。
笑笑生接过笺纸细看。
“这字...有点意思。”
他忽然抬头。
“这是景王府的东西。”
“景王府?”
杨帆和朱七异口同声。
笑笑生点头。
“不错。这诗的风格,像极了王慎中的手笔。”
见二人疑惑,他解释道。
“王慎中擅写艳诗,与景王府有些往来。这'银儿',多半是景王府的婢女。”
杨帆眼中带着兴奋。
“能联系上这位王先生吗?”
“我写信问问。”
笑笑生收起笺纸。
“不过景王府分安陆州和京邸两处,得先弄清楚是哪个。”
朱七挠挠头。
“要不要我帮忙查查?”
杨帆拍拍他肩膀。
“正好,你帮我打听个人。
严世蕃府里曾经有个老妈子,姓何,现在不知去向。”
“何妈?”
朱七眼睛一亮。
“这名字我听过。据说知道不少严府的秘密,后来突然消失了。”
三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想法。
这条线索,或许能揭开严家不少秘密。
夕阳西下时,杨帆回到自家小院。推开门,熟悉的饭菜香气扑面而来,妻子正在灶台前忙碌,见他回来,眼中立刻盈满笑意。
“回来了?”
她擦了擦手。
“饭马上好。”
杨帆心头一暖,连日奔波的疲惫似乎一扫而空。
他放下行囊,走到妻子身旁。
“今天吃什么?”
“你最爱吃的红烧鲤鱼。”
妻子抿嘴一笑。
“还有新腌的酱菜。”
简单的一顿饭,却让杨帆感到无比满足。饭后,他坐在灯下翻看从宣大带回的文书,妻子在一旁缝补衣裳,屋内只有针线穿过布料的细微声响。
“这次回来能待多久?”
妻子忽然问道。
杨帆抬头,看到她眼中的担忧,轻声道。
“说不准。朝中局势复杂,严家...”
话未说完,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杨大人!徐阁老请您立刻过府一叙!”
在徐府书房内,烛火通明。
徐阶面色凝重,将一份邸报推到杨帆面前。
“你看看这个。”
杨帆接过细看。
邸报记载了江南乌程县的一起恶性事件。
董姓缙绅的投献户杨某娶妻,董宏醉酒后逼辱新娘,致其投井自尽。
杨某等人愤而围攻董宅,事态迅速扩大,现已蔓延至周边数县。
“董宏是严世蕃的门生。”
徐阶声音低沉。
“此事看似偶然,实则...”
“有人推波助澜?”
杨帆抬头,目光如炬。
徐阶点头。
“江南织造业近来动荡,不少作坊主借机削减工钱,民怨已久。此事恰如星火,已呈燎原之势。”
杨帆将邸报放回桌上,指尖轻点。
“阁老担心严家会借此生事?”
“不止。”
徐阶踱步至窗前。
“宣大之战后,严党虽受挫,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江南再乱...”
“阁老多虑了。”
杨帆忽然笑了。
“百姓怀念太祖废除主仆关系是常情,至于提到变法。”
他指了指邸报上一行小字。
“乌程县半数百姓以织造为生,工钱连年削减,活不下去自然要闹。”
徐阶转身,眼中精光一闪。
“你是说,此事无关严党?”
“非也。”
杨帆摇头。
“严世蕃必会借题发挥。但大势已变,宣大之战后,皇上对严家...”
他意味深长地顿了下。
“何况江南民变根源在民生,若处置得当,反可成为推行新政的契机。”
徐阶沉吟片刻,忽然压低声音。
“杨帆,你可知皇上为何突然调你回京?”
杨帆心头一跳。半月前他还在宣大查案,一纸诏书便将他召回。正欲回答,书房外传来更声。
“时候不早,你先回去。”
徐阶忽然结束话题。
“明日早朝后,来我值房详谈。”
杨帆拱手告退,心中疑云密布。轿子再次穿行在夜色中,他掀开轿帘,东方已现鱼肚白。
与此同时,玉熙宫内。
吕芳垂首而立,手中捧着吴明、吴亮的密报。
嘉靖帝斜倚在龙榻上,道袍松散,手中把玩着一串沉香木念珠。
“江南奴仆佃户闹事?”
嘉靖眼皮都没抬。
“朕没兴趣听这些。”
吕芳额头沁出细汗。
“老奴多嘴了。只是杨帆...”
“杨帆回京了?”
嘉靖忽然坐直身子。
“是。今早刚到。”
吕芳小心答道。
“听说正在查严世蕃家的一个老妈子,与大同的代王妃有关。”
嘉靖眼神锐利。
“宣大的人事变动如何?”
“杨选等人已革职,新任命的都是清白官员,与严阁老...”
吕芳顿了下。
“无关。”
嘉靖嘴角微扬。
“宣大不能再出事。”
他忽然将念珠重重拍在案上。
“让谭纶和胡宗宪盯紧江南,若有异动。”
手在颈间一划。
吕芳身子一颤。
“老奴明白。”
“代王妃的名号废了?”
嘉靖突然问。
“已废。不过...”
吕芳欲言又止。
“说。”
“饶阳郡王...”
吕芳声音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