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亡命之徒(2 / 2)
杨帆迎上去,与二人重重击掌。
“俞兄、郑兄,别来无恙!”
三人相视一笑,眼中皆有久别重逢的喜悦。郑钦环顾四周,不禁感叹。
“这捣杵山真是大变样了!记得上次来时,还只有几门土炮,如今竟成了铜墙铁壁!”
“这都是杨大人的谋划。”
林明国笑道。
“自去年那场海战后,大人就命我在此修筑炮台,为的就是今日。”
众人说笑间,杨帆已命人备好纸墨。
他提笔蘸墨,在宣纸上挥毫而就。
“大明国闽海水师提督杨帆,告历港大村纯忠...”
笔走龙蛇间,一份措辞严厉的最后通牒已然成形。
杨帆搁笔,将文书递给林明国。
“即刻派人送去,要大村纯忠亲自接收。”
俞大猷凑近一看,眉头微挑。
“杨兄,这...是不是太强硬了些?”
“强硬?”
杨帆冷笑一声。
“俞兄可知道,上月他们在泉州沿海又屠了一个村子?三百多口人,连婴孩都没放过!”
郑钦闻言,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这群畜生!”
“所以这不是战争,是缉拿罪犯。”
杨帆目光如冰。
“我给他们两个时辰。若不自首,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林明国当即派出一艘快船,载着通牒驶向历港。
众人站在炮台上,目送小船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岛屿的阴影中。
等待的时间里,俞大猷忍不住问道。
“杨兄,你提到的'定倭寇名分',究竟是何意?”
杨帆望向海天交界处,缓缓道。
“倭寇之所以猖獗,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将他们视为外敌。但事实上,他们中不少都是沿海的败类,勾结外寇残害同胞。我要做的,就是将他们明确定义为罪犯,而非敌军。”
“这有何区别?”
林明国不解。
“区别大了。”
杨帆转身,目光灼灼。
“若是战争,就要讲究战场规矩;若是缉拿罪犯,那就可以用些...特殊手段。”
他说着,嘴角勾起冷峻的弧度。
俞大猷和林明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与期待。
两个时辰过去,历港方向依旧静悄悄,毫无回应。
“看来他们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杨帆冷哼一声。
“俞兄,按计划行动吧。”
俞大猷抱拳领命,立即下山前往菜花山调集船队。
杨帆则与郑钦、林明国留在炮台,通过千里镜观察敌情。
“大人,倭寇水寨有一百多艘船,虽然都被我们封锁着,但...”
林明国有些担忧。
杨帆放下千里镜,淡淡道。
“放心,他们不敢动。我早已下令,但凡有一艘敌船离港,三十门火炮立刻将其轰成碎片!”
正说着,远处海面上已出现了俞大猷的船队。
二十艘战船排成楔形阵列,船首的“铁菩萨”火炮在阳光下泛着寒光。
“好一个铁甲舰队!”
郑钦忍不住赞叹。
杨帆微微颔首。
“每艘船十二门火炮,五十名火枪手。
这样的配置,放眼四海也无敌手。”
船队缓缓驶入历港水道,倭寇的哨塔上顿时乱作一团。
有人敲响了警钟,有人挥舞旗帜,但就是没人敢拿起武器反抗。
“看到了吗?”
杨帆指着那些惊慌失措的倭寇。
“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他们不是不怕死,而是知道反抗必死无疑!”
俞大猷的旗舰靠岸后,一队队明军士兵迅速登岛。
倭寇们聚集在码头上,眼中满是愤怒与恐惧,却无一人敢上前阻拦。
“林将军。”
杨帆转身道。
“该你上场了。”
林明国抱拳领命,乘小船前往历港。
登岛后,他在倭寇群中随意指点,士兵们立刻将那些人拖出来押上船。
“八嘎!”
一个满脸横肉的倭寇怒吼着挣扎。
“凭什么抓我?”
林明国冷笑一声。
“就凭你左脸上的刀疤!去年在福州城外抢劫商队的,有你一份吧?”
那倭寇顿时语塞,脸色惨白地被拖走了。
码头上骚动起来,倭寇们既愤怒又恐惧,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同伴被带走。
这正是杨帆设计的“抽杀律”——随机抓捕部分人,让每个人都活在可能被选中的恐惧中。
杨帆站在书院中央,四周是钉死的书舍,黑暗中隐约传来囚犯不安的动静。
他眯起眼睛,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恐惧气息。
“杨大人,这一百倭寇就关在这里?”
俞大猷皱着眉头,环视四周被木板封死的门窗。
“黑漆漆的,连个透气的地方都没有。”
杨帆嘴角勾起冷笑。
“俞将军放心,这才刚刚开始。”
郑钦摸了摸鼻子,嗅到空气中飘散的汗臭和恐惧。
“杨兄,你这招在大同府用过?”
“不错。”
杨帆负手而立。
“白莲教那些硬骨头,最后都在这黑暗里软成了泥。”
周希哲知府擦了擦额头的汗,赔笑道。
“杨大人手段高明,下官佩服。只是...这些倭寇凶悍异常,万一...”
“没有万一。”
杨帆打断他,声音冷得像冰。
“黑暗会消磨人的意志,孤独会摧毁人的理智。三天后,他们会求着交代。”
俞大猷和郑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好奇和不安。
杨帆不再多言,转身走向书院大门。
“走吧,明日再来。”
次日傍晚,三人在山房落座。桌上摆着几样简单菜肴,一壶温酒。
郑钦忍不住先开口。
“杨兄,现在可以告诉我们你的计划了吧?”
杨帆慢条斯理地夹了一筷子鱼肉,细嚼慢咽后才开口。
“第一招,你们已经看到了——黑暗。”
俞大猷放下酒杯。
“单靠黑暗就能让这些亡命之徒开口?”
“当然不够。”
“所以还有第二招——利益。”
郑钦皱眉。
“利益?”
“从明日起,每个看守都会告诉囚犯两件事。”
杨帆压低声音。
“第一,如果别人交代而他不交代,他将被判处极刑,甚至凌迟处死。”
俞大猷倒吸一口凉气。
“第二。”
杨帆继续道。
“如果他主动交代自己和他人罪行,刑罚可减半;若能检举足够多的人,甚至可以被释放回家。”
郑钦猛地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