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季明威答记者问(2 / 2)
除了带上了最新的火炮,还带上了一百台东方红拖拉机和五十台农场推土机。
一百五十辆风神350高机动重型运输卡车,拉着东方红拖拉机和农场推土机,跟在军方车队的最后面。
声势浩大的车龙,让各国的斯派震惊不已。他们看到了传说中的8x8轮式运输车,这样的运输实力,就是放到欧洲也是最顶级的。还有数量更多的6x6的风神265战术卡车上,被防水油布掩盖的,鼓鼓囊囊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东西,显然是炮,是什么炮呢?看个头肯定不小。
很多斯派估计,禁卫军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要开始了。目标,显然是有领土纠纷的沙俄,所以沙俄的斯派最焦虑,他们第一时间向圣彼得堡汇报,禁卫军在向西、向北增兵,很有可能要扩大战事。
最高兴的是奥匈帝国的斯派,他们一直在注视着禁卫军的履约行动,根据奥匈与禁卫军签订的《锦州密约》,奥匈帝国免去价值三亿多银圆的货款,换禁卫军出兵牵制沙俄,阻止沙俄进一步对巴尔干地区用兵。
禁卫军至少要拿下沙俄的伊尔库茨克,远期目标是控制叶尼塞河和安加拉河环抱的地区,还包括安加拉河东西流向部分,向东的延长线在内的全部地区。
冬天又要来了,贝加尔湖将再次冰冻,禁卫军又可以大规模进攻了,到了该履行条约的时候了。
欧美多国对禁卫军扩大战事的行为表示担忧,对自己投资北方特区的项目产生了怀疑。
11月1日上午,禁卫军总政治部组织了禁卫军成立九周年庆祝活动,还举行了枪械展览,让民众近距离接触枪械,可以摸,可以看。
下午,总参谋部设置在朝阳荣耀大厦专门的新闻发布厅,举行了简单的记者招待会,禁卫军参谋副长季明威回答了记者提问。
季明威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个镶金的骨器,怎么看怎么眼熟,很像人的头盖骨,里面似乎盛放了粮果。
很多记者特意给这个镶金骨器连同季明威一个特写,他们估计这一定代表着非凡的意义。
季明威身后的背景墙上,悬挂着巨幅:1的东北亚大地图,巨大的血红箭头指向了伊尔库茨克,接着又指向了亚尔斯克,禁卫军的军事意图昭然若揭。
这就是禁卫军大规模增兵的目的吗?这是要与沙俄全面开战吗?还是在向沙俄施压?不管是出于什么意思,先拍下来再说。
记者们的相机不断的按下快门,电子闪光灯爆闪不停。
季明威点了一个高个子欧美面孔的记者,让他第一个提问。
记者立即站起来,用不太标准,但很流利的汉语说道:“下午好,总督阁下,我是美国《tIE》(时代周刊)的记者莱昂纳多(Leonardo),我想请问将军阁下,禁卫军与沙俄在边境上,已经打了两年多了,从报纸上陆续披露的信息上看,禁卫军其实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基本上拿回了曾经属于自己的领土。可是前段时间,禁卫军又开始向西北和北方大规模调兵,这是要扩大战争规模吗?我看您身后的地图上,巨大的红箭头,指向了叶尼塞河沿岸的亚尔斯克,这是向前前出了近一千公里,禁卫军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谢谢,我问完了。”
季明威没有立即回答莱昂纳多的问题,因为翻译官需要把记者说的汉语,用英语翻译一遍。
禁卫军总参谋部新闻联络官姜黎少校是今天的翻译官,她的英语是参军后学习的,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接近母语的水平了。她冷艳而不失柔美的面容,让很多男性记者心中感叹连连。
今天,大清全国各地的报社记者,欧美多国的记者都到了。由于北方特区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欧美各国都在北方特区设立了记者站。今天来这么多记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等姜黎翻译完,季明威说道:“你刚才连问了两个问题,其实也是一个问题。我们的大规模调动,其实是为了替换之前打了近三年的部队,这是正常的轮换。”
会场上的很多记者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正常的轮换。当然,也有些记者是不信的,他们坚信绝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
“至于我身后墙壁上的红箭头……”季明威停顿了十几秒后,继续说道:“龙国有句老话,来而不往非礼,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丈。这是礼上往来,沙俄拿走了我的土地几十年,我只拿回当初丢的,这不是礼上往来,我还要还他一丈,叶尼塞河和安加拉河环抱的地区,还包括安加拉河东西流向部分,向东的延长线在内的全部地区。我要了,等他们有实力了,我欢迎他们再抢回去。”
轰——记者们直接炸锅了,禁卫军的参谋副长明确无误的表明了战略目的,这和宣战已经没有区别了。
季明威示意姜黎,可以翻译了。
趁着姜黎翻译的时间,所有记者们都低着头快速的记录着,季明威的发言,必须一字不落的记下来,快点发回国内,绝对会成为头版头条。
随着姜黎翻译的结束,整个多功能厅会场,出现了短暂的冷场,无人再举手提问,更多的人在低头速写着。
季明威说的话,给这些记者的内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已经不是什么记者招待会了,这完全就是在赤裸裸地发表战争宣言。
短暂的冷场之后,有人先一步完成速记,并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右手,紧接着又有十几人举起了右手。
委明威直接点了那名最先举手的记者,记者立即站了起来,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话筒,直接用不算标准的汉语说道:
“尊敬的将军阁下,下午好,我是英国《每日电讯报》朝阳记者站的负责人,我叫罗伯斯,我来北方特区快四年了,我一直用心观察着北方特区的发展,超越了我以往的认知,我相信北方特区会越来越好,无比的坚信。”罗伯斯上来就是一阵猛夸,然后才开始提问:“我想问的是,禁卫军扩大战争规模,会不会影响北方特区的建设?我很喜欢这里,我的家人都来到这里生活,这里比英国更好,但是现在我怕这里不再安全,我们全家都喜欢这里,我不希望被迫离开。”说完,把话筒递还给了工作人员。
姜黎开始了她的翻译,罗伯斯说的也是汉语,所以她需要把罗伯斯说的话,翻译成英语。
季明威的英语也非常好,完全能听懂,但是他需要照顾听不懂英文的人,需要等姜黎翻译完。
等姜黎翻译完,季明威说道:“首先感谢你们全家,喜欢我们北方特区,我也告诉所有人,北方特区欢迎你们来这里安家落户,前提是遵守这里的法律,你们殖民地那一套在这里不好使。”
短暂停顿之后,季明威继续说道:“禁卫军有能力守护国境线以内的安全,有能力将战争挡在国境线以外。我让你们看的,只是禁卫军的冰山一角,而你们看不到的,才是禁卫军的实力所在。北方特区的建设不会停止,北方特区会越来越好。报纸上披露的那些建设项目,只是一个开始,更加宏大长远的建设还在后面。十几二十年后,北方特区的实力应该能和欧洲列强比肩。”讲真话,季明威这话说的实在过于谦虚了,现在的实力就超过了很多欧洲国家,在陆地上,相比英法德美也不差太多。比如陆军,就超过了英国和美国。
“最后,我还想对罗伯斯先生说一句”季明威微笑着看向罗伯斯,说道:“你的担心很多余。”
这就是季明威的气势,也是对现在的禁卫军,对建设中的北方特区,发自心底的自信。
姜黎的翻译也非常完美,完全契合了季明威所要表达的意思,既表达了绝对的自信,又说出了足够的谦虚,张弛有度。
下一个被季明威选中提问的是《申报》记者余北风。
余北风提问道:“禁卫军当前的实力,应该算是亚洲最强军力了,控制整个大清国都是很轻松的,禁卫军有这个意思吗?”
额?这个问题……问的好啊!也是真敢问啊!
姜黎的美眸狠狠地瞪了余北风一眼,然后开始翻译。
等姜黎翻译完,季明威直接反问:“你是替陛下问的吗?”不等余北风回答,继续说道:“禁卫军的实力在亚洲首屈一指不假,但是禁卫军从来没有对内用兵的计划,当然,前提是不被招惹的情况下。”
季明威大声强调:“北方禁卫军和朝廷的军队,都是龙国武力,同室操戈的事情,亲者痛,仇者快,这样的事情禁卫军不做,以前没做,现在不做,以后也不会做。”不得不说,这话言之过早,很快他就被打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