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电视机工厂(2 / 2)
“我只能顺其自然,过一天算一天。”戈辉无奈道:“我也不想这样,但是不这样,很多人不会跟我们一起走,甚至把我们当敌人。我没有勇气打破现在的约定俗成,推倒一切重来。北方特区也不允许混乱,一切向钱看,以赚钱为主。希望口袋里不断增加的银圆,更让更多的人安于现状。”
孙再芝也陷入了自己的思考,所以他没说话,等戈辉的下文。
戈辉解释道:“我们现在的制度,和欧美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不大”孙再芝想了一下说道:“基本上就是欧美的制度,只不过,我们更关心低收入民众。”
“区别不大,就是有区别。”戈辉进一步解释:“总结来说,就是一个声音下的高度制度化。说白了,就是在我的指挥棒下,按照我规定的制度走。这样很危险,十分考验我的远见,我运气不错,目前还没发犯严重的方向性错误,但我要解释的不是这个。”
孙再芝也承认,他自己感受最深,他是特区长官,但是权力仅限处理日常事务,对于特区发展的大方向,他没有决定权。军队和外交,他有发言权,但不归他直接领导。
戈辉继续解释:“我想说的是,北方特区今天的建设成绩,是特区政府、官僚群体、企业联盟,三方共同主导下的,计划型资本主义。和欧美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不在一条线上。”
计划型资本主义?孙再芝仔细咀嚼这句话,和自己理解的相对比,越想越有道理。虽然说区别还是不大,但是这个区别决定了路线的不同,结果会大相径庭。
看孙再芝不接话,戈辉继续说道:“这套体系的本质,不是特区市场在自发的运转,而是由政、官、商,三股力量组成的铁三角体制,特区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在这样的体制下运行。”
孙再芝想通了,直接点头,不得不说,戈辉总结的非常准确,说道:“这不是很好吗?我们很成功啊!至少说明这条路可以走,走的通。”
戈辉摇头,说道:“我们的确很成功,但这只是我们的成功,是政、官、商的成功。是少部分人的成功,而且,很可能,我们越成功,那些最低收入的普通民众,就距离成功越来越远。”
“会这样吗?”孙再芝皱眉,说道:“我们正在努力提高他们的收入,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还有教育投入,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改变命运。”
戈辉又把头扭向另一面的车窗外,视线一直被来往穿行的货运列车阻挡,几乎就没有机会看到对面的风景。
叹了口气,收回目光,戈辉看着孙再芝,继续道:“能改变命运的人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人会一直在最底层挣扎求生,他们甚至无法左右自己的人生。他们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最后也是为了为政、官、商服务,他们只是高级劳动力。”
仔细想想,孙再芝也承认,确实如此。
关于这个问题,两个人点到即止,他们都无力改变,因为两人都有家有业,无法承受后果。戈辉做不到,孙再芝也做不到。他们俩都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愿意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但是远没有达到牺牲自己和家人的程度。
火车在锦州(不是港区)换乘关内外铁路(在戈辉的坚持下没更名成京奉铁路)。
完成换乘后,孙再芝无奈道:“每次都换来换去,太麻烦了。”
“今年末大孤山专线就能通车。台安到锦州港区就有我们的特区标轨了(55寸,1760毫米)。”戈辉说道:“至于新奉天到台安这段新北铁路(新奉天到北京通州)也能在年末通车。这段120公里的铁路,细分了六个工程段,同时开建,就是为了赶在今年末,和大孤山专线同时通车。为此,投入了人力物力不计其数。”
“真期待十年后的样子”孙再芝感叹道:“去哪里都有火车了吧!就像现在的32寸窄轨铁路,蚯蚓小火车已经在乡间奔跑多年了,已经成为沿线人民日常出行的首选了。”
北方特区的窄轨铁路是私营铁路,速度不能超过50公里,车箱不能超过五节,不能干扰公路和铁路,甚至不能与未来规划中的公路和铁路冲突,只能选择纯乡村路线。
戈辉不会告诉他,蒸汽机火车之后是内燃机火车,再往后是电动机火车,然后是高铁。你是见不到了,我虽然也见不到,但我曾经见过也坐过。
“人的期待是无止境的,十年后肯定还有无数个计划在延续,十年复十年,永远没有结束的一天。”戈辉说道:“但是北方特区的扩张,基本要结束了,现在已经是禁卫军能控制的极限了。”
“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孙再芝说道:“我真怕你一直扩张下去。”
“北方特区的海外领土,都是必须的,有用,有大用。”戈辉说道:“禁卫军的每一步都不是盲目的,不是拍大腿决定的。”
“那你给我说说,袋鼠大陆的那片沙漠有什么用?”孙再芝道:“据说那里的黄金、锡、钽铁矿,但储量都不大,你看上了那里什么?”
戈辉不打算告诉孙再芝那里有全世界最多的铁矿石,于是说道:“首先我们不能与英国为敌,他们控制着全世界的航道节点,与英国为敌,我们就无法与世界做生意了。其次,英国人想独占南部非洲,我们只能选择让步,他们选一块别的地方补偿我们。”
“于是就给我们一片荒漠”孙再芝笑道:“我一直以为你不像吃亏的主儿,但这次怎么了。”
“我意外拿到了莫桑比克,于是英国人给的那块荒漠,就成了总比没有好了。”戈辉解释到:“莫桑比克是块好地方,比不了南部非洲,但也不差太多,煤、石油、黄金、钻石,也都有,纯热带地区,特别适合农业生产,种水稻能一年三熟,如果种菜,能一年九熟。加上英国人给的荒漠,我们就赚大了。”
“或许吧!南部非洲盛产黄金和钻石。”孙再芝说道:“特区的黄金储备是怎么增加的,鲁飞每次回来带多少金沙,你比我清楚。”
“不管怎么说,土地是无价的,哪怕它是荒漠。”戈辉说道:“只要能种出粮食,那就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土地,可以养活一辈又一辈的人。”
孙再芝没有再坚持自己的观点,戈辉也没有再强调自己的观点。
关于特区建设,两人一直聊到下火车。
到了新奉天,孙再芝回特区长官府,戈辉换乘中东铁路哈大支线去大石桥。他的最终目标不是大石桥,是盘锦地区。大凌河石油公司的新油田刚刚投产,戈辉要去看看。
金粟说这里的石油特别粘稠,需要加温融化之后,才能开采出来,成本很高,但是别无选择。
戈辉知道很多油田,特别是后世着名的大庆油田,但是这个不打算开采,留给将来,以后等有了自己的大型油轮,石油就从波斯湾海外领地运回来。国内的石油,有限开采。
戈辉到大石桥时,已经是深夜了,金粟一直等候在站台上,直到看到戈辉下火车。
金粟立即迎上去,简单寒暄,立即上车去盘锦,直接入住石油招待所。
戈辉休息,金粟、金婷、金豆,兄妹三人却坐在一起小酌,聊天,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第二天上午,戈辉视察了大凌河石油的采油区。
这是大凌河石油公司自己的油田,没有外国合资方。这也是继绍根油田之后,北方特区的第二处油田。美孚石油提出像绍根油田那样合资,但被大凌河石油拒绝。
戈辉看着眼前的两百多座梁式抽油机,问道:“日产量多少?”
“开采快两个月了,目前稳定在五百吨左右。”金粟说道:“这是目前产能的极限了。”
“炼油能力呢?”戈辉又问。
“三百吨左右,还在继续扩大产能。”金粟说道:“到明年上半年,能达到日炼化五百吨稠油。”
“未来,我们会需要越来越多的石油。波斯湾海外领地的石油,将是我们最重要的石油来源。”戈辉说道:“在此之前,我们尽量提高自己的产能,满足特区的需要。”
“明白”金粟说道:“大凌河石油会开发更多的油田。”
“海上采油技术研究的怎么样了?”戈辉问道。
“按照你的设想,我们在陆地上搭建了全金属的海上石油开采平台,已经改进两次了,还有很多技术需要突破,正在集中攻关。”金粟说道:“我们计划在一九一三年,开始在渤海弯架设海上石油平台,一九一五年前投产。”
戈辉是真的帮不上,他是真不了解海上如何开采石油,一切都得靠大凌河石油自己研发,所以他不向金粟要时间表,一切由金粟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