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禁卫军 > 第435章 北洋政府成立

第435章 北洋政府成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会议之后,特区多个城市要设立市长一事甚嚣尘上,无数人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但是很快被另一个新闻引流了,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成立了。

10月10日,筹备了几个月的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了。

戈辉应邀参加了袁世凯的就任仪式。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兼海陆军总司令。

王士珍担任国土防卫长官,兼海陆军总参谋长。

段祺瑞担任防卫副长官,兼海陆军总务长。

徐世昌担任海陆军副司令,兼海陆军后勤总长。

冯国璋担任陆军部长。

萨真兵担任海军部长。

袁世凯对自己的几个亲信,都委以重任,目的只有一个,掌握军权,不怕任何风浪。

当天,袁世凯的内阁全体和记者见面,袁世凯简单描绘了北洋政府未来的施政目标。

当有记者问,北洋政府和北方特区是什么关系时,袁世凯简单回答,还和以前一样,保持现状,长期不变。

袁世凯的回答很简单,但是也明确了一个事实,北洋政府拿北方特区没办法。

从这一天起,清朝正式画作句号。比历史上提前了,不知道是好是坏,戈辉也没办法,历史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关于未来,只寄望于历史的惯性了。

记者见面会结束后,袁世凯找到戈辉,希望戈辉能说服载涛交出皇家近卫军的指挥权,他不会亏待载涛,肯定委以重任,但不能让载涛控制十万军队。

戈辉不想掺和,但也不想国家发生内乱,影响他的赚钱大计,只能答应试试,不保证能成。

袁世凯相信,只要戈辉从中说和,载涛就只能答应。毕竟连光绪都住回奉天皇宫了,把自己的安全交给戈辉,你载涛敢违逆戈辉的建议吗?

当晚,戈辉接见了皇家禁卫军总司令载涛。

载涛是来征求戈辉意见的,他坦言道:“袁世凯让我交出皇家近卫军的指挥权,我征求了陛下(光绪虽然逊位了,但在很多人心中,依然是皇帝)的意见,他让我先请教您,然后再自己决定。”

“那你怎么想的?”戈辉问道:“你觉得现在什么最重要?”

“我还没想好,我想继续从军,一展抱负,但我也不想因为指挥权的问题,与北洋政府对抗。”载涛无奈道:“改朝换代了,没有像以前一样发生大规模战争,非常难得,我也不想因为争夺皇家近卫军的指挥权,发生战争。”

“很好!你这样想就对了!和平比什么都重要!”戈辉说道:“你更应该做好陛下交给你的任务,相比军权来说,皇亲国戚们安全的搬回奉天才是第一要务。”

“我已经把皇宫里该搬的都搬到了奉天皇宫,第一个任务完成了。”载涛说道:“第二个任务是王府搬迁,在京的遗老遗少们,也要搬去新奉天。这个任务也完成了。”

这一点,戈辉十分了解,最近三个月来,超级环内,光三进五进的顶级大院子,就卖出去了三千七百多套,这还不算那些两进的院子和各种规格和风格的四合院别墅。买家都是从北京过来的,出手阔绰,沟通三两次,就能达成交易价格,满清贵族的购买力,恐怖如斯。当然,超级环内的大房子,也是真好,是从未有过的好。二十四小时通电,二十四小时热水,室内设有卫生间,室内的陈设,既有对传统的坚持,又有新的进化。

载涛继续道:“最后一个任务就是皇家近卫军的归属,袁世凯已经要求我交出皇家近卫军了,我不想打内战,但是皇家近卫军是陛下的心血,就这么让出去,我心里不甘心。”

“交吧!国家不能乱,新成立的北洋政府不能乱,百姓日子已经够苦了,不能让百姓再受战争之苦了。”戈辉说道:“我相信袁世凯不会亏待你,一定会委以重任,毕竟你是皇家在北洋军中的代言人。载沣是外交通商部长,是皇家在北洋政府中的代言人,大清朝的无数遗老遗少都看着你们俩个呢!”

载涛重重点头,他算是答应了。

三日后,载涛向袁世凯交出了皇家近卫军的指挥权。

第二天,载涛被任命为北洋陆军第一师师长,由三个皇家近卫军标准旅整编而成,和特区禁卫军一样,师—团编制,一个师,下辖五个团,外加一个炮团。

袁世凯很大方,既然要给,就给足了。不过是一万五千人的规模,剩下的,全部打散,分散到新编陆军中。袁世凯已经决定把北洋陆军第一师当吉祥物对待了,给那些还抱着前朝思想的遗老遗少们看。

目前的北洋军,算上刚刚并入的十万皇家近卫军,陆军总兵力拉近四十万人。这个军事实力已经不小了,放在亚洲也算首屈一指了。

袁世凯和戈辉沟通了军队建设。

袁世凯试探着问道:“你觉得北洋军有必要完成剩下十八个师的扩军计划吗?”

戈辉才不管袁世凯怎么想呢!他直接说道:“以目前北洋政府的财政实力,四十万陆军已经是财政能承受的极限了。再扩军,不但不能保证新军质量,还极有可能拉低现在的军事水平。量力而行,不能贪多求大。”

袁世凯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重重点头,说道:“我们内部讨论过,以目前的情况,现在的规模已经是极限了,我们现在面临着和光绪帝同样的问题——没钱。如何提高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是极待解决的问题。”

“这很简单,做生意嘛!多卖东西就可以了!”戈辉一脸真诚地说道:“希望北方特区和北洋政府在经济和贸易方面,更深入的交流,我们一起改变龙国。”

袁世凯笑了,说道:“你有各种工业品,我有什么?我什么都没有,想赚我的钱就明说,说的好像我也赚钱了似的。”

戈辉摇头,说道:“你错了,北洋政府辖区内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只是你没当回事。特别是矿产资源,都能赚大钱,你不是什么都没有。山西的煤是不是钱?河北迁安的铁矿是不是钱?淮安的盐矿是不是钱?陕西的石灰石是不是钱?可以变成钱的东西太多了?不要盯着土地税那点钱,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你会有更多的好处。”

“当然”戈辉话锋一转,继续道:“你如果继续像清廷那样压迫百姓,你的北洋政府长久不了,光绪面临的亡国问题,在你身上也会出现。”

袁世凯眯起眼睛,抱着肩膀,五短身材像是缩成了一团。

良久之后,说道:“你危言耸听了吧!我有四十万陆军,谁敢起来炸刺啊!”

“敢炸刺的,就是军人。”戈辉说道:“别忘了,那些军人绝大部分农户出身,自己的家人过不好日子,你认为他们会怎么想?他们可是拿枪的,会开枪,也有理由开枪。”

袁世凯轻轻点头,一时纠结。

“纠结没有用”戈辉起身,他不想再和袁胖子继续谈下去,说道:“还是抓紧时间搞钱吧!”

袁世凯听懂了,戈辉的意思是生意赶紧做起来。

“我刚才说的那些,比如盐、铁矿石、石灰石,我都要。”戈辉说道:“你送过来多少,我要多少,只要价格合理。”

袁世凯点头,看着戈辉离开的背影,感叹道:“你说得轻松,那些东西运到你那里又是一翻工夫,成本肯定高得吓人。”

杨成赞从另一个房间走出来,站在袁世凯身侧,他现在是袁世凯的国际事务顾问。袁世凯对杨成赞的才学,还是十分认可的。

“戈辉说的,你都听到了,你怎么看?”袁世凯问道。

“戈辉的建议很好,那些东西确实可以卖钱,而且可以源源不断的为我们创造财富。”杨成赞说道:“但要想把这些东西运出来,必须得买北边生产的运输卡车,买北边的燃油。”

“该买还得买,不然那些东西运不出来。”袁世凯也是没别的办法:“毕竟那些东西可以为我们换来北边的银圆。”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生产这些卡车就好了。”杨成赞道。

“会的,总有一天会的。”袁世凯说的并不自信,因为他曾和戈辉提过,但戈辉拒绝了。

杨成赞(35岁),一九零二年去了日本,一九零七年10月从日本回到清国,一直在湖南搞事情。光绪三十四年(一九零八年)春,袁世凯、那桐、章芝栋,联合保荐杨成赞,说他“精通宪法,才堪大用”,进京出任宪政编查馆提调,候补四品(他仅有举人功名)。在此期间和袁世凯走动频繁,特别支持袁世凯。光绪帝逊位,在北洋政府成立后,杨成赞被袁世凯聘为国际事务顾问。

戈辉15号回新奉天,在去正阳门火车站的路上,听到路边达兴昌商号里的伙计,大声宣传:“这是北方特区最新出品的尼龙布,更薄更结实更耐磨更便宜,欢迎提前订购,十月下旬开始大规模出货。”

龙旗轿车停下了,戈辉隔着玻璃向伙计那里看了一会儿。

很多人上前摸摸尼龙布,还问多少钱?还有什么花色?

等戈辉回到新奉天的时候,时间已近黄昏。本打算回办公室小坐一下,然后就回六号楼休息,耶律明儿走进了戈辉的办公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