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发展工业,置臀于炉火之上(2 / 2)
那么,要如何让这座城重新繁荣起来呢?
王通百思不得骑姐。
……
首先是,许昌这个地方,并不适合做都城。其地理位置连陈留和邺城都不如,甚至还不如颍川的治所阳翟城。
建设成商业城市,地理位置也不是很好。
沉思良久。
忽然,王通想起许昌县这个地方,似乎在后世盛产煤和铁。其中煤矿储量达60多亿吨,铁矿产量达将近三亿吨!
除此之外,在后世,这个许昌县还是重要的水泥产地,生产水泥用的石灰石的产量,将近60亿吨!
现在,高炉炼铁还只在并州雁门郡的尖山铁矿场使用,而雁门郡太偏北,一坨生铁要运到豫州,成本都超过了铁的价值。
如果在许昌城外的山谷间建一座高炉炼铁厂,许昌城就可以进行铁器加工。
变成一个铁器加工中心。
仅仅一个铁器加工,就完全可以让许昌城繁荣起来。
……
除此之外,还可以制造水泥。
水泥的制造技术并不难,关键是产量问题。在古代缺乏将石灰石磨碎的机器。
但是,这个可以慢慢来,先将水泥样品生产出来。研磨机的活,可以采用水力研磨。
只要在许昌将高炉炼铁、铁制品加工、水泥生产等全搞起来。
再将造纸、酿酒也发展起来。
用不了多久,许昌城就会变成一座初级阶段的工业化城市。
想到这里,王通又对贾诩道:“飞鸽传书给郑浑,让他带一些工匠来许昌一趟。”
……
接下来,就是豫州刺史的人选。
考虑到高炉炼铁和水泥的生产,都需要严格保密,王通思虑再三,还是决定用王允的儿子王景担任豫州刺史。
只不过,此前已有王允的侄儿王凌担任并州刺史,现在又让王景担任豫州刺史。太原王氏的势力必将进一步壮大。待到天下统一之后,要削弱他们的难度也会变大。
不过,那都是以后该考虑的事情。
当务之急,是先发展起来再说。
……
在城里转了一圈之后,便来到了丞相府。
不过,此时“丞相府”的门匾已经取下,换成了“大将军府”。当然,这只是大将军王通在许昌的办公地点,就如同皇帝的临时行宫似的。
进入议事堂之后,发现堂下已经站满了人。
包括蔡邕、顾雍等人全都来了。
由于王通新得兖州、徐州、豫州这三州之地,所辖地盘由之前的四郡猛增到七郡,有很多事情需要尽快安排。
所以,原本在邺城的顾雍、蔡邕、荀攸、王景、王定等人,等不及王通回邺城,便全都跑到许昌来了。
大家行完主从之礼后,蔡邕首先对王通道:
“自曹操败退司隶之后,幽并冀青兖徐豫七州尽归于主公。大汉十三州中,主今已据其七。
其它六州,分别是:曹操据司隶、刘表据荆州、孙权据扬州、刘璋据益州、韩遂马腾据凉州、士燮据交州。除此之外,另有公孙度据辽东。
若论人口总数,主公治下的人口已将超过2000万。超过了其它诸侯治下人口的总和。
可主公的爵位,仍然只是个侯爵。依属下看,虽然称帝不妥,但称王还是可以的。”
王通没有做声。
堂上的黄忠、吕布、赵云等人见状,纷纷上前行礼,齐声说道:“主公称王,乃是众望所归。还请主公莫要推辞,休负天下百姓之望!”
看样子,这些人早就商量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