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兵临山阴,王朗想要逝世(2 / 2)
包括:
其一,城外的护城河挖深挖宽。
其二,城墙加高,并修建瓮城。
其三,在杭州湾上修高大的岸墙,阻止王通抢滩登陆。
其四,将山阴城内的百姓全部“请”出城外,使山阴城成为一座没有百姓,只有军队驻扎的军事要塞。
其五,打造大量的守城器械。
种种举措表明,孙权已经下定决心,要在此与王通决一死战。
……
一晃十几天过去。
这一天,孙权正在视察城防时,有斥候来报:“禀报吴公,王通大军已乘船而来,到了杭州湾入口。”
“有多少兵力?”
“船只六百余艘,估计约有三万余人。”
“才三万人?”
孙权心中一动,又问道:“统帅是何人?”
“正是王通!”
斥候道:“帅旗上写的是“王”字,而且,小的装扮成渔民,曾抵近看到站在旗舰上的人,正是王通。”
“好,很好!”
孙权心中暗喜,笑道:“看来正如程将军所说,王通兵势已经用尽,在吴郡分出一部分兵力之后,能用于进攻的兵力,已经只剩下三万多人。”
程普也笑道:“王通只有三万人,而我们会稽城有精兵十万,就算是野战,也能打败王通。”
“不可!”
话音未落,鲁肃上前进言道:“王通虽然只带来三万人马,但必有不少骑兵。其骑兵在配备了马蹬、高桥马鞍和马蹄铁后,战力不可小觑。
张辽能用四百骑兵击溃孙翊五万大军,虽是偶然,但也说明了骑兵在野战中对步兵具有很大的优势。
既然我们有宽阔的护城河,有高大的岸墙和城墙,又何必要去以己之短,攻敌所长呢?
依我看,还是谨守城墙,待其来攻,再利用岸墙、城墙和护城河,给其巨大杀伤。”
孙权和张昭等人闻言,都觉得鲁肃说得很有道理。遂决定以守为主。
首先要守的是杭州湾的岸墙。
这是山阴城的第一道防线。
孙权令程普为主将,率军5万,固守岸墙,以阻止王通登岸。
……
安排好了这些之后,又有一名老者站出来说道:
“我与司徒王允有旧,而王通是王允之侄,又备受王允恩惠。愿意前往敌船,凭三寸不烂之舌,劝王通退兵。”
众人视之,乃是王朗。
王朗是徐州琅琊人,属琅琊王氏。平生与陶谦、王允等人都是挚友。在孙策夺取江东之前,王朗是会稽太守。后来败于孙策,被孙策活捉。
之后,因其才学惊人,便在孙权身边担任掾属。据演义记载,王朗后来接受朝廷征召,回到朝廷任职投靠曹操,到最后被诸葛亮骂死。
对于劝说王通退兵。
孙权并没有抱什么希望。
但是,见王朗主动站出来,并声称与王允关系很铁,觉得倒也可以让他去试试。
毕竟,只是试试而已。
又不是逝世。
于是,便决定让他去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