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对手(1 / 2)
“这段戏不需要台词,你们就是因为汽车出了故障被迫停在公路上,维果去修车,阿里,保持你的优雅,无论你是要靠在车上或是怎么样,镜头在这边。”
说着周游指向了摄影机的位置,阿里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后他才继续道:“我要拍的是你和仍是农奴的黑人同胞们的无声对视。”
“你目睹同胞们仍处于苦难之中,加上一路上所经历的东西,意识到你自己那所谓的‘特权’不过就如浮萍一般虚幻——聚光灯下他们为你献上掌声,称呼你是天才,可依旧无法掩盖这种‘歧视’的底色,他们甚至不会让你用厕所。”
周游帮阿里梳理出来他这一刻的心境,一旁的维果沉默不言,虽然是电影,可一路拍过来哪怕是他也能理解当时黑人处境的艰难与卑微。
阿里更能够感同身受,就算是如今,仍有相当一部分的种族主义者存在,虽然好莱坞近两年无比强调ZZ正确,甚至强调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但身在此处的人都知道,这种过分的强调无疑是另一种‘歧视’。
他们所求的是平等,而不是什么特权。
推动这一切的政客要的无非就是这部分人手中的选票,仅此而已。
在电影当中,谢利的身份其实是具有“表扬性”的,他自己知道,自己比起这些在田间弯腰劳作,衣衫褴褛看上去生活困苦的同胞们,无非就是高贵一些的囚徒罢了。
大家同样受困,只是自己看上去要体面一些。
至于周游对这段戏的处理也很惊艳,他不需要台词来表现当时社会上的鲜血淋漓,只是用长镜头捕捉拍摄双方沉默的对视,把这些伤疤揭开来展示在观众的眼前。
哪怕是通过自己的艺术天赋一步一步走上去的谢利同样逃脱不得,黑人群体内部的差异并不能消解外部的压迫。
这场“田间凝视”的戏在周游看来就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种族主义下个体身份的破碎,谢利跟农奴同胞们的无声对话,既是黑人群体内部阶级分化的缩影,也是对当时“肤色决定命运”这种畸形观念的控诉。
而中间的那道田边的栅栏,如同天堑一般隔开了他们,里面的人理解不了这个黑人为什么可以拥有白人司机,西装和轿车,甚至这些人心中会滋生出一种“背叛感”,觉得是谢利背叛了他们。
就像剧本中谢利的自白:“我不被自己人接受,因为我和他们不一样。”
他终于明白,自己既不是白人,也不是黑人,自我认同出现了问题。
当然,既然不需要台词,那么看到这幅画面怎么理解完全就是观众的事了,同样也可以理解成谢利的出现鼓舞着他们,让他们记起来了原来自己其实同样拥有选择的权利,通过自己仍旧可以改变命运。
而这群人也在时刻刺痛提醒着谢利他此行巡演的目的以及身上的责任。
戏不难拍,难在画面的构图和安排。
周游刻意挑了天气,试了无数次,想要把这外景的最后一幕拍出一种油画的感觉,而今天,一切都很合适。
只见监视器中的维果叼着烟走下车,嘴上依旧在骂骂咧咧,而后打开引擎盖查看汽车出了什么故障,接着取出工具修车。
而谢利下了车之后先是拿出手帕挥了挥,接着想要掩盖住自己的口鼻,似乎有些受不了空气中那刺鼻的问题,随后他开始四处打量这条公路两边的风景,身子往车上一靠,就看见了对面弯腰劳作的农奴。
这些农奴同样也在看他,只不过他们似乎有些理解不了眼前看到的这一幕。